一级AV黄色片|好看的国产免费观看网站|国产毛片在线看|国产欧美日产久久|久碰

您的位置:熱點>船舶
船舶

精銦海工自主研發技術打破國外壟斷

2017-05-10 12:07  來源:精銦海工


在廣州黃埔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的港口,工人們正頂著烈日對一座自升式海上風電安裝平臺進行著最后調試。如無意外,5月15日,這座平臺將隨著拖船從南沙港附近出發,3至5天后到達江蘇鹽城近海處,開始海上風電安裝作業。


這座平臺的研發者,正是來自佛山的廣東精銦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精銦海工”),作為一家專業從事海洋工程重型機械裝備開發與制造的企業,精銦海工多項自主研發技術打破國外壟斷。其中,該公司研發的海洋石油自升式鉆井平臺升降系統,被評為2016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這也是佛山時隔10年后再次拿到一等獎。

隨著國際油價持續低迷與國內風電產業的崛起,精銦海工將業務從海洋石油拓展到海上風電。經過一年多的研發與制造,該公司研發制造出國內第一座具備連續插銷式液壓升降系統的海上風電安裝平臺。“與常用的不連續升降系統相比,我們研發的連續插銷式系統可使工期縮短一半。”精銦海工董事長李光遠說。

研發技術人員占比近50%

從事海工行業的公司通常選址海邊,而精銦海工卻落戶在佛山南海獅山。

“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在于設計,基本不自己生產。設計理念出來后,我們會在全球搜尋優質設備,做資源整合。然后委托佛山的金屬加工廠進行加工。”李光遠表示,選擇落戶佛山,看中的是佛山本土企業強大的金屬加工能力。

這樣的選址特點,也使精銦海工被業內稱為“佛山無影腳。”

精銦海工規模并不大,在冊員工僅103人。就是這樣一家不起眼的公司,卻成功打破國外的行業壟斷,俘獲中石油、中海油、中船重工等一系列龍頭企業的“芳心”,成為合作伙伴。

這一成績的取得,與公司創始人雄厚的技術背景不無關系。精銦海工的創始人曾在海洋相關行業從事技術研發。李光遠畢業于華中理工大學金屬材料專業,曾供職于廣州文沖船廠,從事了17年的機械維修相關工作。而總經理吳平平曾經就職于廣東中遠船務工程有限公司和招商局友聯船廠(蛇口)有限公司。

“我們這幫創始人屬于技術宅,業內有什么技術難點,我們就想辦法突破他。我始終相信,只要老老實實做事,技術方面始終會有收獲的。”事實證明,李光遠的想法是對的。2007年,精銦海工拿到了來自于中海油的第一筆訂單——研發生產海上平臺鎖緊裝置。

“當時,鎖緊裝置的生產被國外公司壟斷,我們并沒有親眼見過。只能根據客戶提出的要求,憑借自身技術功底,從零開始構思。因此,我們的設計方案是獨一無二的,最后也獲得了眾人的認可。”這一次成功,堅定了李光遠的想法:打造自己的品牌,擁有自己的專利。

此后,精銦海工一直沿用這一模式,即主攻產品研發、調試、安裝與售后,將生產與加工外包。因此,公司員工中近半數從事研發與技術。在海洋工程領域,精銦海工擁有17件國家發明專利、46件實用新型專利。

成行業國家標準“第一起草者”

如果說成功研制鎖緊裝置,是精銦海工進入海工行業的“敲門磚”;那么海洋石油自升式鉆井平臺升降系統的誕生,則進一步確定了精銦海工的行業地位。

在實際操作中,當平臺被運往海上指定作業地點后,平臺的四條“腿”就會“插”入海底,起到固定作用。然后,升降系統會將重達一萬多噸的平臺提升至海平面上方指定高度,便于平臺作業。“升降系統是整套平臺最關鍵的一個靈動運動部件。之前這類系統都被國外壟斷,當時我們做的是國內首創。”精銦海工財務總監陳凱欣說。

為了成功研發出海洋石油自升式鉆井平臺升降系統,精銦海工可謂是傾全公司之力。“這個項目2013年開始啟動,投入了2000多萬進行研發。”陳凱欣介紹,公司用了一年時間進行升降系統的研發,其中有大半時間花在了齒輪上。

原來,升降系統的功能決定了其對材料的高要求。平臺巨大的重量要求材料的剛性程度要高;而海上作業環境又要求鋼材有一定的柔性與抗腐蝕性。

“我們專門找到寶鋼煉鋼。每煉出一批鋼材,就被拿去磨成齒輪,然后進行測試。有時候測試一段時間,齒輪就崩壞了,四五十萬元就沒了。”陳凱欣說,這個項目僅硬件的損耗花費就達到了5000多萬元,而這種硬件的損耗還不包含在系統成本投入之內。“崩壞、重做;再崩壞、再重做,我們只能這樣一遍一遍尋找原因,而后改進。”

經過多輪測試,海洋石油自升式鉆井平臺升降系統終于研發成功,并獲得2016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值得一提的是,國外從事相關行業的企業在研發過程中多采用計算機模擬。而精銦海工卻自己造試驗機,來模擬平臺安裝。

“產品只有用試驗機測試過,我們才放心。”李光遠直言,不同的功能需要不同的試驗機,大部分試驗機造價過百萬元,因而公司盈利大部分都投入研發。“目前全球并沒有類似的試驗機,因此美國船級社還曾專門派人來精銦海工觀摩,并采集數據。”

多項自主研發技術成功打破國外壟斷,精銦海工的專業性逐步得到認可。該公司還作為第一起草人,與中國船級社合作制定海工裝備產品的國家標準,逐步填補我國海洋裝備設計制造標準的空白。

搶抓海上風電業“黃金期”

由于所屬行業特性,精銦海工客戶群體主要為中石油、中海油、中船重工的下屬公司,對客戶依賴性太強。以2014年為例,該公司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額占營業收入比例在90%以上。加之近年來國際油價持續低迷,精銦海工決定將業務拓展至海上風電安裝維護平臺的建造、運營及服務。

在南沙港附近停泊且即將前往江蘇的KOE—1號,正是精銦海工的第一個海上風電安裝平臺。

與其他平臺不同,koe—1采用的是可連續式升降系統,也是國內首創。

李光遠介紹,業內常用的不可連續式升降系統上升速度約為8米/小時;而可連續式升降系統的上升速度為12米/小時,相當于過往的1.5倍,有效提升了平臺的海上作業效率。當被問及為何要研發這套系統時,李光遠直言:“我們是創新型的,不愿意去拷貝別人的東西,我也希望別人不要拷貝我的。”

隨著國家對環保的日益重視,風電行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2016年11月,國家能源局印發了《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風電并網裝機容量達2.1億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風電并網裝機達500萬千瓦以上;風電年發電量達4200億千瓦時以上,約占全國總發電量的6%。“目前國內類似koe—1的平臺僅有不到5座,而據我估算,這類平臺在國內的需求量為30到50臺之間。”李光遠稱。

與過往出售設備的模式不同,精銦海工采用出租的模式來盈利。陳凱欣算了一筆賬,如果將海上風電安裝平臺出租出去,僅用4年時間就能收回成本。而一座平臺的使用壽命為25年。“國內現有的作業平臺數僅能滿足六分之一的市場需求。因而,現在主流看法是該行業還有十年的‘黃金期’,我們預估企業發展至少有3到5年的‘黃金期’。”

看中風電行業的前景,精銦海工加快了進軍風電市場的步伐。李光遠透露,koe—2正在如火如荼地建造當中,將于明年問世。相較于koe—1,koe—2自帶動力,不需要拖船牽引。此外,koe—2自帶的繞樁吊可承重1200噸,乃國內第一。

[上一篇]    [下一篇]
    暫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