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船舶工業:如何占領專利創新高地?
2019-07-15 11:41 來源:中國船舶報
當前,國際船舶市場持續低迷,國內訂單量下降明顯。2018年,全球新船訂單為7656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4%,民船海工產品的需求依舊未能擺脫低谷,其中國內新接訂單2973萬載重噸,降幅高達27%,近七年來首次被韓國反超。國內大型液化天然氣(LNG)船、超大型集裝箱船、阿芙拉型原油船等高技術船舶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競爭力不足,導致承接份額嚴重縮水。中美貿易戰背景下,知識產權作為核心競爭要素的作用尤為凸顯。
船舶領域專利現狀
(一)高技術船舶成為全球船舶領域專利布局熱點,國內企業差距明顯
2007~2016年(2017、2018年數據尚未完全公開),全球船舶領域專利申請量年均增速10.3%,超過全球專利平均增速3.4個百分點,其中LNG船、極地船、豪華郵輪等高附加值船舶以及船用動力等領域增速超過14%,高技術船舶成為各國造船企業爭相布局專利的市場熱點。但從專利申請量上看,我國與造船強國差距明顯,其中高附加值船僅為韓國的42%,船用動力領域僅為日本、德國的一半左右。
分析發現,越是船市低迷期,專利越成為各大船企積累技術儲備、搶占市場份額的重要手段。以LNG船為例,目前韓國三大造船集團已在全球21個國家布局專利3000余件,尤其在LNG液艙蒸發氣體處理與再相關配套設備上布局過千件,進一步鞏固了韓國作為世界LNG船配套中心的地位。在相關領域的提早專利布局及技術占位,為韓國企業2018年搶接全球65艘大型LNG船訂單,奠定了重要基礎。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內企業在該領域布局專利尚不足百件,無法與韓國企業形成有效競爭。
(二)國內專利申請總量高速增長,但高價值專利布局情況堪憂
2007~2016年,國內船舶領域專利申請量年均增幅25.8%,是全球平均增速的2倍多,有效專利數量已達2.2萬余件,但是高價值專利匱乏的問題也更加凸顯。一是創造性高、保護期限長的發明專利僅占總量的26.2%,韓國、日本、美國企業則分別達93.9%、97.5%和99.5%;二是國內船企在國外的有效專利僅有119件,韓國、日本和美國分別為525件、2646件和1756件;三是國內專利主要集中在建造工藝、配套工裝方面,在產業鏈中處于低附加值的制造和組裝環節,船用低速機關重件、液艙圍護系統、郵輪艙室設計等核心技術相關專利數量全球占比不超過5%。
(三)國外企業來華布局專利持續快速增長,市場競爭態勢日益嚴峻
存在主要問題
近年來,隨著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持續深入推進,船舶行業知識產權工作逐步開展,如中船集團相繼組織實施了知識產權促進工程與提升工程,2013-2018年,專利數量增長3倍以上,發明專利占比由36%增長至65%,知識產權支撐創新的作用日益體現。尤其在船用低速機研制過程中,合理利用國外專利方案提高了整機設計、關重件等核心技術研發起點,同時強化知識產權全過程管理,有效推動了創新成果共享與應用。
但總體來看,我國船舶行業知識產權依然存在“三少兩弱”問題:一是累計有效發明專利數量少,專利儲備與國外差距較大;二是高價值專利數量少,創新性高、通用性強的發明專利占比低;三是核心領域專利布局數量少,豪華郵輪、船用低速機等重點產品尚未形成引領行業發展的專利組合;四是國際市場知識產權競爭力弱,利用專利在國外跑馬圈地的意識落后、行動遲緩;五是知識產權風險防控能力弱,面對國外企業在國內搶占布局尚缺乏有效的監測與反制措施。
之所以形成這種局面,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國內企業仍未充分認識知識產權對于技術突破、提高市場競爭力的至關重要作用,大多停留在完成數量指標考核階段;二是相關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創新主體知識產權能力尚不足,缺乏戰略引導與專業指導;三是知識產權工作與科研 “兩張皮”現象仍然存在,遠未達到創新源自科研、知識產權支撐科研的效果。
相關建議
為充分發揮知識產權激勵創新的制度功能,支撐我國船舶行業高質量發展,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建議如下:
(一)充分認識知識產權的戰略意義,發揮知識產權政策引領作用。
將知識產權納入船舶行業頂層規劃,在激勵創新、產品研發、品牌培育、成果轉化、風險防范等方面發揮知識產權的激勵、評價、支撐和保障作用。特別是在相關科研計劃,如高技術船計劃中,不僅要提出知識產權數量要求,更要在質量、布局、運用等方面加強引導,從未來發展的戰略層面,強化知識產權支撐和引領作用。
(二)將知識產權納入科研主渠道,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
實施重大工程、重大專項知識產權全過程管理,明確立項、實施、里程碑考核、驗收全過程的知識產權工作內容與要求。一方面,利用知識產權信息為科研攻關提供技術支持,激發創新成果產出,指導形成專利布局,提升創新成果保護與風險規避能力;另一方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管理,規范權屬利益分配,推動創新成果共享與應用,提高船舶核心技術及產品的市場化能力。
(三)開展重點領域高價值專利培育,打造核心競爭力。
圍繞“制造強國戰略”與《船舶工業深化結構調整加快轉型升級行動計劃》中明確的戰略任務與重點工作,從技術水平、市場前景等角度明確專利培育重點與方向,嚴格把控專利申請質量,策劃形成專利布局方案,積累和儲備一批高價值專利,實現“技術突圍”,逐步提升船舶行業整體創新水平與核心競爭力。
(四)建立船舶行業專利預警機制,強化知識產權風險防控能力。
由政府主管部門指導,船舶行業協會(學會)組織骨干企業、科研院所、高校及專業服務機構共同建立船舶行業專利預警機制,運用專利信息檢索、分析手段監測重點領域競爭對手創新趨勢,識別、評估風險等級并及時面向全行業發布預警信息,提出專利侵權與專利糾紛應對方案,提高風險防控能力。
(五)加強知識產權國際布局,為我國船舶行業“走出去”保駕護航。
圍繞我國船舶行業主要出口產品,梳理掌握出口目標國知識產權法律環境與競爭對手專利布局情況,綜合運用專利、技術秘密等手段,做好知識產權國際申請與布局,提高出口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打造擁有全球知名品牌的知識產權優勢企業,提升我國船舶行業“走出去”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
暫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