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業下一次復蘇還要等10年?真的嗎?
2020-11-19 12:57 來源:國際船舶網
船東缺錢,未來前景不確定性,再加上新冠病毒疫情令本已低迷的新造船市場雪上加霜,新船訂單越來越少,“庫存”訂單不斷減少,而全球造船業的下一次復蘇可能還要等待十年之久。
船舶經紀公司Banchero Costa的研究主管Ralph Leszczynski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預測造船業將在未來幾年內將保持低迷,8至10年后可能會出現復蘇,因為“在2007年至2010年市場繁榮時期建造的船舶需要更換,因為大多數船舶的使用壽命約為20至25年”。
在Leszczynski看來,導致新造船市場蕭條的一個原因在于船東缺乏訂船資金。他表示:“就收益而言,多數航運市場都經歷了一個相對不景氣的10年,從2009年至2019年,因此大多數船東并沒有足夠的現金。外部融資同樣短缺,因為2008年之后遭遇的違約已經使銀行目前在很大程度上規避了航運業務。”
除了資金問題,Leszczynski還提到了未來前景的不確定性。他指出,由于能源價格維持在低位,以及對新的勘探投資興趣不大,海工行業對石油鉆井平臺和供應船的需求受到重創。Leszczynski稱,在需求不確定的情況下,購買油船是一場“豪賭”,雖然石油消費在過去20年有所增長,但緩解氣候變化的努力加速了市場對需求將下降的預期。
船東所面臨的的另一重不確定性在于環保監管。Clarksons Research的總經理Stephen Gordon表示,國際海事組織(IMO)已經制定了雄心勃勃的重要減排目標,但目前還不清楚將要引入的具體政策和法規,以及將采用什么樣的排放技術。船舶是長期投資,買家承擔著船舶過時的風險。
今年年初,IMO 2020限硫令生效,全球航運業現在正經歷著一代人以來最大的變化之一。船東需要為更清潔的燃料支付更高費用,為船舶加裝減少污染的脫硫裝置,甚至訂造新船。疫情的爆發更加劇了不確定性,擾亂供應鏈,阻礙了貿易流動。
Gordon表示,“疫情已經成為最緊迫的問題”,盡管封鎖限制措施帶來的挑戰正在緩解,但由疫情引發的“經濟不確定性、貿易中斷和運價波動”持續導致新船訂單下滑。
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的海運和貿易商品分析研究全球主管Rahul Kapoor表示:“疫情進一步打擊了那些幾乎已經不存在的需求。”“隨著疫情對經濟活動和供應鏈的打擊,訂造新船目前成了船東的最低優先事項。他們正專注于保持利潤率。”另外,疫情也推遲了船舶正常交付。
另一方面,新船訂單減少和船隊增長放緩反而可能有助于提高船舶運價。Kapoor指出,各大航運公司可能會將運力管理維持到2021年,以盡可能地減少全球貿易減速的不利影響。據國際船舶網了解,今年航運公司的運力管控已經轉化為遠洋集裝箱船運價的上升,跨太平洋航線集裝箱基準運價自5月底以來大幅上漲,達到創紀錄水平。散貨船運價也從4年來的低點反彈。
克拉克森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全球新船訂單量為1156萬CGT,與去年同期的2240萬CGT相比減少了近一半。截止10月底,全球手持訂單量已經降至6734萬CGT,是2003年12月(6593萬CGT)以來的最低水平。目前,全球手持訂單占現有船隊比例僅為7.08%,幾乎是過去30年來的最低水平。
-
暫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