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三大船舶排放控制區如何實施節能減排?
2016-02-02 13:02 來源:新華社
今年1月,我國在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京津冀)水域設立了三個船舶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區,改善我國沿海和沿河區域特別是港口城市的環境空氣質量,推進船舶節能減排和綠色航運發展。以前的船舶排放造成了哪些污染問題?對于減排,交通運輸部將采用哪些措施和手段,原則是什么?新規將對公眾、航運企業帶來哪些影響?記者采訪了交通運輸部相關人士。
船舶大氣污染程度如何?減排將采取哪些措施?
船舶造成的大氣污染主要源于船舶發動機燃料燃燒,排放的大氣污染物以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為主,同時也包含一定量的顆粒物、碳氫化合物、一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這些大氣污染物對人體健康和環境都存在很多不利影響。
“以上海PM2.5源頭解析為例,本地船舶排放污染約占10%。船舶排放對于港口密集地區的大氣影響較為明顯。”上海市交通委員會秘書長高奕奕說。
控制區行動方案實施后,從環境角度來看,船舶排放的大氣污染物會有所減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船舶活動密集區域的環境空氣質量。經初步測算,船舶排放控制區實施后,到2020年,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硫氧化物和顆粒物將比2015年分別下降65%和30%。
對于減排,交通運輸部將采用哪些措施和手段?“結合我國當前大氣污染現狀,我國船舶排放控制區重點控制我國船舶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顆粒物排放。”交通運輸部海事局船檢處處長張九新說。
根據《國際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約》,船舶排放控制區主要通過對船舶采取強制措施以減少和控制硫氧化物、顆粒物或者氮氧化物的排放。硫氧化物和顆粒物排放控制通過控制燃油硫含量實現,而氮氧化物主要通過船舶發動機升級、連接岸電、使用清潔能源或尾氣后處理等方式實現。
五個時間段逐步實施減排目標
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巡視員李青平介紹,我國設立的三個船舶排放控制區將按照五個時間階段逐步實施減排目標。
在三個船舶排放控制區內,自2016年1月1日起,有條件的港口可以實施船舶靠岸停泊期間使用硫含量≤0.5%m/m的燃油等高于現行排放控制要求的措施;自2017年1月1日起,核心港口區域的船舶在靠岸停泊期間應使用硫含量≤0.5%m/m的燃油;自2018年1月1日起,船舶在排放控制區內所有港口靠岸停泊期間都要使用硫含量≤0.5%m/m的燃油;自2019年1月1日起,船舶進入排放控制區后,必須使用硫含量≤0.5%m/m的燃油。在排放控制區作業的船舶可采取連接岸電、使用清潔能源、尾氣后處理等與排放控制要求等效的替代措施。2019年12月31日前,我國將在評估船舶排放控制區實施效果的基礎上,進一步確定更為嚴格的控制措施,包括船舶進入排放控制區使用硫含量≤0.1%m/m的燃油和擴大排放控制區地理范圍等。
李青平說,此次劃定的三個船舶排放控制區有四個原則。一是突出了國家大氣污染聯防聯控重點區域這一要求。二是維護區域港口公平競爭,鼓勵核心港區先行先試。三是兼顧區域船舶活動密集程度和經濟發展水平。四是遵守國際法和國內法律法規要求。船舶排放控制區同樣適用于外國籍船舶,《排放控制區實施方案》嚴格遵守了國際法和國內法律法規。
提升我國船舶清潔化和國際化水平
李青平介紹,此次船舶排放控制區范圍選擇了一定的連片區域,將經濟發展水平相當、貨物種類相近的港口包含在內。同時考慮到核心港口區域船舶活動密度大、船舶大氣污染減排需求迫切、經濟基礎好等因素,船舶排放控制區內選擇一部分港口作為核心港口區域率先實施泊岸轉換油品,為排放控制區內船舶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積累經驗。
為起到更好的減排效果,船舶排放控制區包含了我國主要的船舶活動密集水域,同時考慮到航運企業運營成本和區域物流成本上升的因素,船舶排放控制區范圍的劃定兼顧了區域經濟發展水平。
李青平認為,對航運企業而言,方案的實施會帶來運營成本增加、船舶改造等挑戰,但同時也帶來了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航運業創新發展、綠色發展的重要機遇。
專家分析,從水運行業的角度來看,方案要求使用低硫油、岸電和尾氣后處理裝置等會提高船舶的運營成本,可能會使部分不能適應新要求的船舶和航運企業被淘汰,但從長遠來看,這也將促進我國船舶清潔化和國際化水平的提升,提高未來的國際競爭力。
-
暫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