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強化港口物流樞紐 形成現代化水運體系
2016-07-11 10:32 來源:央廣網
十二五時期,我國水路貨物運輸量和港口吞吐量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造船工業綜合實力保持領先;海洋漁業產量繼續位居世界首位。“十三五期間,我國將由海運大國向海運強國邁進,基本形成保障充分、服務高效、平安綠色、國際影響力強的現代化水運體系,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全方位對外開放需要。”在我國第12個航海日來臨之際,交通部在寧波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涉海行業成就及未來發展規劃。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很不平凡的五年。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我國涉海相關行業取得了明顯成就。”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局長李天碧介紹說,十二五時期,我國水路貨物運輸量和港口吞吐量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為我國經濟社會和對外貿易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造船工業綜合實力保持世界領先,為提高我國綜合工業水平和海上運輸、海洋礦產、海洋漁業、海上旅游、航海體育發展提供了重要基礎;海洋漁業產量繼續位居世界首位,為人民優質生活和健康提供了重要保證;海洋工程裝備、海水利用、海洋藥物與生物制品、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海洋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的主要內容;人民海軍、海警和海事為捍衛國家主權與民族尊嚴,維護海上安全、海洋權益和海上航行秩序發揮了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十二五”時期,我國水運行業成就顯著。
從基礎設施來看,沿海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完成4800多億元,新增萬噸級以上生產性泊位549個,新增通過能力23.2億噸。內河水運建設全面加快,基礎設施投資完成2400多億元,長江干線航道系統治理成效顯著,高等級航道體系基本形成,內河規模化、集約化港區建設取得明顯進展。
我國運輸裝備結構不斷優化。截至“十二五”末,我國擁有海運船隊運力規模達1.6億載重噸,位居世界第三位。在運輸船舶運力規模增長較快的同時,老舊運輸船舶和單殼油輪提前報廢更新加快推進,農村老舊渡船更新5000多艘,船舶結構明顯優化,船齡明顯改善。內河船型標準化率達50%,內河貨運船舶平均噸位超過800噸。
運輸服務能力顯著增強。2015年,我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27.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2.12億標準箱,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此外,港口貨物吞吐量億噸大港達到32個,在世界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十位中,中國大陸港口分別占了7席和6席。
安全綠色發展水平明顯提升。港口資源整合步伐加快,岸線資源得到集約利用,沿海港口單位長度碼頭岸線通過能力提高近7%。為改善我國港口城市空氣質量,設立了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區,長三角已于今年4月1日起率先實施船舶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收到明顯效果。深入推進綠色港口試點示范、集裝箱碼頭場橋油改電、靠港船舶用岸電、內河液化天然氣(LNG)動力船舶試點應用,水運節能減排取得實效。
海事監管和航海保障能力顯著增強。緊緊圍繞水上安全監管中心工作,抓源頭、嚴監管、查隱患、強應急,安全監管水平、航海應急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全國共建成44個船舶交通管理中心、158個雷達站,監管覆蓋水域達7萬多平方公里,船舶交通管理系統數量和覆蓋區域居世界前列;沿海已建成船舶溢油應急設備庫13個,溢油應急處置能力顯著提升;管理維護的沿海航標達14095座;實現水上安全通信系統、船舶動態監測重點水域全覆蓋,保障了航運事業安全健康有序發展。
在“十二五”我國水運建設取得明顯成就的基礎上,交通運輸部制定了“十三五”期水運建設發展明確了具體目標。
這一具體目標是:到2020年,長江黃金水道等內河高等級航道功能顯著提升,規劃的高等級航道基本建成,主要港口物流樞紐功能進一步強化,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重點突破,海運大國向海運強國邁進,基本形成保障充分、服務高效、平安綠色、國際影響力強的現代化水運體系,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全方位對外開放需要。
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局長李天碧介紹,圍繞這一目標,交通部將從六個主要方面著力推進:
一是建設海運強國,全面提高海運船隊保障能力,強化主要港口的物流樞紐功能,深化國際合作,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港航營運商;
二是打造黃金水道,全面提升長江等主要航道通航能力,強化航道養護,構建通江達海干支銜接的航道體系;
三是推進港口轉型升級,強化港口資源整合和結構優化,加強集疏運體系建設,不斷拓展服務功能;
四是發展現代水路運輸服務,優化運輸組織,大力發展多式聯運,繼續推進深化內河船型標準化建設,發展“互聯網+”水運新業態,提升信息化管理與服務水平,推進口岸便利化;
五是推進水運行業綠色平安發展,深化港口岸線資源集約利用,加快推進港口和船舶污染防控,加強安全與應急管理;
六是完善政策法規體系,加快推進《港口法》等法律法規制修訂和配套法規體系建設,完善標準規范體系,強化水運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完善市場動態監管體系,強化信息服務引導。
-
暫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