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交通走廊先行 長江經濟帶翩翩起舞
2016-10-31 10:46 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長江經濟帶橫貫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覆蓋11省市,具有獨特優勢和巨大發展潛力。近兩年,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和沿線11省市交通運輸部門積極探索,努力為構建橫貫東西、輻射南北、通江達海、經濟高效、生態良好的長江經濟帶提供交通運輸支撐。
長航局:一站式信息服務航運升級
跨區域、跨部門、跨運輸方式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是提升航運通過能力的重要手段,能夠推動現代航運真正成為長江經濟帶建設發展的主導力量。
點一點鼠標,看一看電腦屏幕,船舶動態盡收眼底。借助于長江航運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九江振興輪船有限公司總經理包宏宇坐在辦公室的電腦前,就能找到貨源、船員,同時還能查看公司載貨船航行到了哪里。“以前航運交易主要靠熟人相互介紹業務,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搭建這個平臺后,有助于我們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交易范圍,減少中間環節,降低交易成本。”包宏宇說。
為節約人力、財力、時間等方面的成本,長航局建立了長江航運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為沿江港航企事業單位免費提供一站式信息化服務,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
該平臺可免費為用戶提供船舶、船員、三峽通航、安全、水位氣象、水情、水深等公共信息,以及貨源、空船期、船舶交易、人才招聘等配套服務信息。港航企業還可通過該平臺實時了解船貨狀況,為制定生產計劃提供參考。隨著越來越多的港航企業加入,長江航運物流數據不斷豐富和完善,逐步實現了信息流、貨物流、人才流的高效運轉。
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新形勢下,長江航運正處于可持續發展的轉型機遇期。為此,長航局加強智能服務系統建設,大力實施“互聯網+長江航運”行動計劃,長江干線數字航道、長江航運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等的建設,打破了信息壁壘,逐步實現水運與其他運輸方式物流信息的共享與對接,極大提升了長江航運公共服務能力。
“十三五”期,長航局提出構建“云上長航”,主要包括一張網、一個數據中心、三個應用平臺(綜合管理平臺、政務服務平臺和物流平臺)和四個支撐保障體系(制度保障體系、網絡信息安全保護體系、標準規范體系和運行維護體系),著力解決信息碎片化、應用條塊化、服務割裂化等問題,最終實現長江航運信息化建設科學有序、信息資源整合共享、信息服務高效便捷和管理效能全面提升。
上海:提高通航能力帶動腹地發展
上海地處長江入海口,居龍頭之位,通江達海,交通區位得天獨厚。要形成上下游一體發展的格局,必須要增強上海對長江經濟帶腹地的引領輻射作用,而水路、公路、鐵路等交通基礎設施相互銜接是其中重要一環。
9月28日,隨著跨圓泄涇的滬杭鐵路老橋水中墩全面拆除,歷時7年的杭申線航道整治工程全面完成,上海與浙江杭嘉湖地區“水上高速”形成。今后,浙江安吉、湖州等地1000噸級船舶或90標箱集裝箱船可直達黃浦江,將有效促進長三角地區內河航運業發展,助力航道沿線腹地經濟社會發展。
近年來,上海推進內河高等級航道建設,加快構建連接江浙、對接海港的內河航道網絡,強化對長江經濟帶腹地的輻射帶動作用。杭申線全長123公里,是杭州至上海最便捷的內河航線。為全面對接浙江省三級航道,上海將杭申線航道由原本的四級航道提升為三級航道,同步改建不達標的跨航道滬杭高速公路大蒸港橋、滬昆鐵路圓泄涇大橋,嘉興、安吉等地集裝箱船舶進入上海,不再需要進行大船到小船的轉運。
據統計,每年有30萬艘來自江蘇、浙江等地的集裝箱船舶抵達上海港外高橋港區;截至9月底,上海今年在海港方面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761.3萬標箱,其中75%服務于長江經濟帶。下一階段,上海將進一步提高干線和支線航道的通航能力,全力推進大蘆線航道整治二期工程、大治河西樞紐新建二線船閘工程以及平申線、長湖申線等內河高等級航道建設,使內河運輸船舶向大型化、標準化發展,提升內河運能。
江蘇:綠色發展呵護長江美
長江經濟帶沿線區域,不僅是經濟共同體,也是生態共同體。
10月17日,江蘇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座談會,強調江蘇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要牢牢把握“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基調,努力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近年來,借助沿江港口一體化改革被列入全國交通運輸九大改革試點的契機,江蘇交通運輸部門全方位整合沿江港口錨地、岸線、集裝箱航線資源,引導推動沿線打造“長江經濟帶綠色生態走廊”。
今年以來,江蘇交通運輸部門積極開展沿江港口非法碼頭專項整治,有效推動岸線資源集約使用。截至目前,列入整治范圍的118個非法碼頭已全部停止作業,其中41個已拆除。修訂《江蘇省沿江沿海港口布局規劃》時,江蘇交通運輸部門還核減了港口岸線72.6公里,原規劃的港口岸線調整為飲用水源岸線、城市生活和旅游景觀岸線。
江蘇交通運輸部門將船舶、港口污染治理納入工作重點。大力推進長三角水域江蘇省船舶排放控制區工作,嚴格船舶燃油使用標準,積極推進船型標準化,推動節能環保型船舶加快發展,積極推動使用岸電和清潔能源。同時制定實施港口防污染專項行動方案,全面加強沿江港口水污染防治,開展粉塵防治綜合改造,加強港區危化品儲罐風險防控,強化水上危險品運輸安全環保監管和船舶溢油風險防范,嚴防重大污染和安全事件發生。
目前,江蘇沿江港口水污染防治設施已完善710個,占沿江泊位總數的61%,計劃2017年全部改造到位。
江西:消除航道“斷點” 有機銜接干支
解決長江經濟帶中游航道“梗阻”問題,強勁主動脈航道通過能力,以主帶支、以支帶面,有利于把長江全流域打造成黃金水道。
“2015年年底,九江口岸成為全國進境糧食指定口岸,打通了糧食進口快速通關通道,改變了以往江西進口糧食只能從上海、南通等口岸進境再散裝轉運的局面,企業成本大幅降低。”九江海關審單科科長張建國介紹。江西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打通鄱陽湖主要支流連通長江的出海通道,是糧食快速通道暢通的重要條件。
為對接長江經濟帶建設,2015年4月,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通鄱陽湖主要支流連通長江的出海通道,形成以長江九江段一級航道、南昌至湖口二級航道、贛江贛州至南昌和信江貴溪至都昌三級航道為主,干支有機銜接的高等級航道網絡。5月,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召開長江中游城市群水運合作聯席會,就加強省際航道建設、港口合作發展、水運規劃對接等達成合作意向。目前,江西、湖北、湖南、安徽四省正合力推進長江中游“645”深水航道整治工程(長江武漢至安慶6米、宜昌至武漢4.5米深水航道),整治完成后,江西北大門的出海口九江港可通行萬噸級海輪。
“要把長江全流域打造成黃金水道,還要解決部分航道‘斷點’問題。”江西省港航管理局計劃基建處副處長艾冬生告訴記者,近年來,江西在贛江上游規劃建設6個航電樞紐,已建成石虎塘、峽江和萬安3個航電樞紐,新干和龍頭山航電樞紐正在加快建設,井岡山航電樞紐獲批復,加快航道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成為江西融入長江經濟帶的重要抓手。
按照規劃,到2020年,江西全省高等級航道將達到795公里,贛江贛州至南昌三級航道全部打通,信江高等級航道建設全面啟動,使贛江全線可通航千噸級以上船舶。
湖北:立體交通走廊連通上下游
湖北交通樞紐地位突出,打造長江經濟帶綜合運輸通道,實現多種運輸方式間的客運“零換乘”和貨運“無縫銜接”,有利于最大限度發揮長江的綜合運輸效益。
“原以為武黃城際鐵路只是拉動旅游發展,沒想到操著黃石口音到武漢醫院看病的人也增加了很多!”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做引導服務的工作人員將武黃城際鐵路形容為“健康快車”。
武漢至黃石城際鐵路是武九客運專線的一部分。武九客運專線是國家規劃“五縱五橫”綜合交通運輸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長江經濟帶中下游沿江城市的快速通道。“大運量、高密度、公交化、服務好”的武黃城際鐵路開通后,武漢、黃石兩地居民工作和生活的范圍逐步擴大,異地就業、置業、消費、就醫的現象日益增多。
2014年《國務院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發布以來,湖北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長江經濟帶的“龍腰”日益壯實。目前,武漢沌口、荊州公安等長江大橋建設步伐加快,石首、嘉魚、青山等長江大橋已經開工;(武)漢宜(昌)、武黃等高速(城際)鐵路相繼建成,黔(江)張(家界)常(德)等高速鐵路、干線鐵路相繼開工,江漢平原等鐵路支線建設加快推進;“一主五支四通用”機場發展格局基本形成,武漢天河國際機場T3航站樓控制性工程、第二跑道已經啟用,三期工程主體工程今年年底基本完成,神農架、十堰、武當山等機場建設穩步推進,宜昌、襄陽等機場改擴建工程有序進行。
湖北還大力完善航運綜合服務功能,啟動武漢、黃石、鄂州、黃岡、咸寧5市的港口整合工作,組建武漢港航發展集團,努力打造運輸能力、港口規模、港區物流園布局統一規劃、協同發展的“港口航母”。
值得一提的是,湖北設立了總規模達到2000億元的長江經濟帶產業基金,推動長江經濟帶重大項目建設。
重慶:有了定制保險,船東更有底氣
大力發展現代航運業,需要提高行業安全管理水平。個性化、全面化的保險產品可以分擔航運業務經營風險,有助于提升內河航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內河航運安全受人為、環境、船舶等因素的影響,船舶事故屢屢發生,并造成嚴重后果。在長江上工作了幾十年的長航鳳凰重慶貨運公司總經理粟道康說,船東要承擔很多未知的風險,因此特別期待有一個政府主導的提供規范化保險服務的平臺,讓內河航運企業健康有序發展。
今年4月18日,重慶船東互保協會正式成立,其以購買服務的方式為會員提供公開、公平、公正的承保、理賠、防災防損、海事擔保、法律援助和投資理財等專業服務,以再保或分保的方式對外轉移賠付風險。“現在感覺有了主心骨,我們有底氣多了。”粟道康告訴記者。
重慶船東互保協會為會員提供船舶險、貨運險、保賠險等所需險種,通過量身定制科學合理的保險條款和安全管控方案,構建便捷及時的理賠機制,制定完善行業規則,進一步降低了會員的保險成本,拓展了會員的風險保障范圍,提高了會員抵御風險的能力。
“重慶船東互保協會的成立,填補了我國內河無船東互保組織的空白。”重慶市航運交易所負責人介紹,截至9月底,重慶船東互保協會已吸納會員企業40余家,投保船舶108艘。目前,重慶船東互保協會已在湖北、江蘇、廣東、福建等地建立代表機構,外地計劃入會船舶約為400艘;與瑞士再保險公司在沿海船舶再保險方面達成合作意向,有效轉移了協會自身的風險,為航運企業提供了更加優質、個性化的保險產品。
-
暫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