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發布 2020年產業收入預計26.2萬億
2016-12-29 11:13 來源:上海證券報
國務院日前印發《“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全文,提出到2020年信息產業收入規模預計達到26.2萬億元等發展目標,并明確制定網絡強國工程實施綱要,推動出臺網絡安全法、密碼法、個人信息保護法,加快網信軍民融合立法進程,建立國家治理大數據中心等重要政策信號。
按照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莊榮文此前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介紹的情況,《規劃》是“十三五”國家重點專項規劃之一,是“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的細化落實,旨在為“十三五”時期各地區、各部門推進信息化工作提供行動指南。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制造、生物、綠色低碳、數字創意等5個產值規模10萬億元級的新支柱,并在更廣領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長點,平均每年帶動新增就業100萬人以上”的發展目標,而其中提到的5大新支柱都離不開信息化的支持。
對比以上兩個“十三五”規劃可以發現,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寬帶中國、5G、IPv6、網絡安全等關鍵詞被屢次提及。
《規劃》對其發展目標和重點的描述則更為細化。比如,《“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要做大做強衛星及應用產業;而《規劃》則進一步針對北斗系統建設提出要求,并將其列為12個“優先行動”的一部分。
據統計,《規劃》共提出了6大主攻方向、10個重大任務和16個重點工程。此外,還設立了12個優先行動以及6點政策措施保障。同時,《規劃》還對核心技術、基礎設施、信息經濟、信息化發展環境等方面制定了具體的發展目標。
對比“十二五”及“十三五”期間信息產業發展增速來看,2015年,我國信息產業收入規模達到17.1萬億元,年均增長13%,超過規劃目標10%的增速,智能終端、通信設備等多個領域的電子信息產品產量居全球第一,涌現出一批世界級的網信企業。按照“十三五”的規劃目標,到2020年,信息產業收入規模預計達到26.2萬億元,年均增速為8.9%。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指出,不能僅以增速來判斷信息化的潛力,要看到《規劃》中對于結構調整的強調。《規劃》定位于“國家信息化”而非“國家信息產業”,就是看重“信息化”技術及生態對于各個行業的影響和意義,因此會更強調“基礎技術”和“生態體系”的跨界發展,包括在農業、軍民融合領域的應用等。
從《規劃》全文來看,信息網絡建設以及大數據發展兩項內容所占篇幅相對更大。其中,“新一代信息網絡技術超前部署行動”被列為12個“優先行動”之首,目標是到2018年,開展5G網絡技術研發和測試工作,互聯網協議第6版(IPv6)大規模部署和商用;到2020年,5G完成技術研發測試并商用部署,互聯網全面演進升級至IPv6,未來網絡架構和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圍繞網絡安全和大數據,《規劃》明確提出了要建立多個國家級平臺,具體包括:建立國家互聯網大數據平臺、國家治理大數據中心、國家關鍵數據資源目錄體系,整合構建國家涉農大數據中心和國家農業云等。除了“國家大數據發展工程”和“國家互聯網大數據平臺建設工程”之外,有關大數據建設的內容在16個重點工程的另外7項中也有重點論述。
此外,《規劃》還明確提出支持國家信息化發展的政策措施,具體包括:優先推進電信、網絡安全、密碼、個人信息保護、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相關立法工作;加快開放社會資本進入基礎電信領域競爭性業務;深化創業板改革,支持符合條件的創新型、成長型互聯網企業上市融資,研究特殊股權結構的境外上市企業在境內上市的制度政策;完善產業投資基金機制,鼓勵社會資本發起設立產業投資基金,重點引導基礎軟件、基礎元器件、集成電路、互聯網等核心領域產業投資基金發展等。(記者 溫婷)
-
暫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