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宜搭內地便車加入多邊自貿協議FTA
2017-01-09 10:42 來源:大公財經
自由貿易并非像教科書中所說的,讓人人受益,而是既有贏家又有輸家。然而,像香港這樣的小型經濟體,并不具備反自由貿易的條件,因為若不參與自由貿易,必然有輸無贏。香港有必要爭取加入更多FTA(自由貿易協定),尤其是多邊的大型FTA;最有效的方法是搭乘內地的便車,與內地一起加入FTA,特別是目前正加速談判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此外,香港亦可考慮加入內地尚未加入的多邊大型FTA。不過,香港同時必須制定多方面經濟社會政策,應對FTA的弊端。
全球暢銷書《從0到1》的作者、硅谷超級投資人Peter Thiel在美國大選前夕發表了一場支持特朗普的演講,被譽為“可以載入教科書”。
Peter在演講中指出,經濟學原理認為自由貿易讓人人受益,而這一說法事實上是“自由貿易的泡沫”。Peter認為,自由貿易并沒有惠及所有美國人,反而讓美國空心化,失去了成千上萬的工廠和數以百萬的工作,讓很多城市的核心區域淪為廢土,而受惠的只是金融財閥和精英階層。政策制定者們喜歡自由貿易,因為他們自己是贏家。
自由貿易的贏家與輸家
全球化、自由貿易、對外投資是雙刃劍,這一點筆者在本欄過往多篇文章中已探討過。經濟學原理對自由貿易的肯定,需附加一個前提,那就是將全球視為一個整體,自由貿易會帶來全球總體福利的增長。然而,在現實中,自由貿易的福利并非均衡分配給了所有國家及國家內部的所有階層。
同時,發達經濟體是貿易規則的主要制定者,亦擁有最多的跨國公司,往往被視為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然而,現實是,作為主要的資本、產業輸出地,發達國家在過去幾十年間遭遇了就業流失、產業空心化、貧富嚴重分化、代際鴻溝擴大的弊端。
而作為資本和產業輸入地的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經濟無疑快速發展,卻也遭遇了環境惡化、本地文化受沖擊等問題。
自由貿易的這些弊端,經濟學教科書從未清晰、系統地預見和分析過,學術界與業界亦未深入地思考過,而世界各國,包括美、歐等發達經濟體,也從未系統地在政策層面為應對這些弊端作出準備,以至今日全球化的弊端凸顯,反全球化浪潮涌現。而這,正是Peter Thiel的演講被譽為“可以載入教科書”的原因。
港不具備反自由貿易條件
無可否認,自由貿易為香港帶來了諸多益處,香港金融、貿易、物流等產業的繁榮,無疑得益于自由貿易的發展。
但同時,香港今天面對的產業單一化、實體經濟空心化、過度金融和地產化、就業分化、年輕人難有上升空間等等問題,一定程度上亦是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結果,是香港實體產業和就業向成本低、市場大的地方轉移的結果。
可見,自由貿易下,香港同樣有贏家,也有輸家。
然而,必須指出,像香港這樣的小型經濟體,并不具備反自由貿易的條件。FTA作為自由貿易的最大推動力,無疑是一把雙刃劍,利弊并存;然而,不參與FTA,則是有弊無利。若香港的主要貿易伙伴均紛紛與其他經濟體締結FTA,而香港游離在FTA大潮之外,有可能面臨邊緣化的風險。這一點,本欄前幾期已經深入分析。
港自由貿易協議策略思考
因此,香港有必要爭取加入更多FTA,但前提是必須充分權衡利弊,制定全盤的策略,并在經濟、產業、社會等各個層面做出政策配合,以放大FTA的益處和效用,同時化解和彌補其弊端。
綜合衡量香港的限制條件及優勢所在,香港參與FTA可考慮以下策略。
未來,香港與其他經濟體簽訂新的雙邊FTA的效用已經不大,這一判斷是出于以下考慮:
簽定新雙邊FTA意義不大
其一,香港的貿易物流業以轉口和轉運為主。轉口和轉運必然涉及三個或以上的經濟體(貨源地、目的地、中轉地),加入雙邊FTA無助于香港的轉口和轉運。
其二,在本地出口方面,一方面香港本地出口極少,另一方面本地產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是內地及亞洲地區,而已簽定的《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及正在談判中的香港─東盟FTA已基本上解決了這一需求。
其三,在服務貿易方面,香港目前已是服務貿易協定(TiSA)的談判成員(見后文詳談),一旦TiSA談成,加上已簽署的CEPA,將大部分解決了香港服務貿易方面的需求,額外簽訂雙邊FTA對服務貿易的意義不大。
可見,香港未來應集中精力加入三個或以上成員的諸邊FTA,而且成員越多越有利于鞏固香港轉口/轉運樞紐的地位。
談判應考慮港轉口問題
目前,經香港流通的貨物中,約一半以內地為貨源地或目的地;內地亦是香港企業對外投資的最主要目的地,占香港對外投資的四成。因此,香港與內地一同加入FTA,對香港和香港企業而言最有價值,而且最有效率的模式是參與到內地目前正在進行的FTA談判中,即“搭國家的便車”。
當然,要搭乘便車,談判對象、談判先后次序、談判標準和要價,必然完全跟隨國家決定。考慮談判對象的顧慮,香港甚至可接受比內地更為嚴苛的條件,如對方對香港的開放程度和開放進程,可低于開放給內地的條件。
不過,在談判中,應充分考慮貨物經香港轉口的問題。可參考東盟FTA及東盟─韓國FTA的經驗,在FTA中加入“back-to-back certificate of origin(B2B CO)”的條款,容許FTA區內的貨物貿易可以經第三方轉口,包括在第三方進行拆箱、并箱、包裝、倉儲等未改變產品性質的活動。轉口商只需出示貨物產地來源證,并向轉口地(香港)申請B2B CO,仍可享有關稅優惠。
爭取加入RCEP是關鍵
無疑,香港欲搭乘便車,需要得到國家的大力協助,同時應以盡量減少國家因香港加入而須付出的額外成本、盡量不因香港的加入而拖慢談判的進程為總體原則。
在內地目前正在談判的FTA中,尤其值得強調的是RCEP。RCEP對香港非常關鍵,無論如何應爭取成為RCEP其中一部分,原因有幾方面。
其一,“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雖還未壽終正寢,但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已明言,入主白宮第一天就要采取行動退出TPP。與此同時,中國正積極推動覆蓋東盟十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洲、新西蘭、印度這六個環太平洋國家的RCEP,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十六國統一市場。同為RCEP和TPP成員的多個國家均表示將把重心轉移到RCEP上來。
其二,目前香港前十名主要貿易伙伴中,有七位是RCEP成員,納入RECP將有助維持香港與這些主要貿易伙伴的經貿關系。
其三,RCEP可促進新價值鏈在亞洲區內形成。若香港被排除在RCEP外,香港作為區內貿易樞紐的角色可能會受到影響。
RCEP包括了東盟十國,預計其對待轉口的方法將可能采取東盟FTA的處理方法,即允許FTA區內貨物貿易經第三個成員國轉口,而仍可享關稅優惠。因此,加入RCEP有助于維持香港貿易及物流業的優勢。
事實上,香港的貿易及物流服務對亞洲區內貿易具有重要性。雖然東盟已與亞洲多個國家簽定雙邊FTA,但經香港轉口到RCEP成員的貨值近年不跌反升,足證香港的貿易物流能為企業帶來的優勢。香港若能加入RCEP,將能協助RCEP更好地發揮效用。
助國家探索FTA規則體系
對于某些內地尚未加入的大型多邊FTA,香港若成為成員,內地企業可以通過在香港設立公司而間接享受FTA的開放措施,內地市場亦可暫時避免開放帶來的沖擊。另外,香港同時可協助國家探索、熟悉有關FTA的規則體系。
目前,內地尚未參與的大型區域性FTA中,TPP已經達成無望,值得關注的便是TiSA。
TiSA只涉及服務貿易。香港是目前TiSA二十三個談判成員的其中一員,而內地尚未參與其中。
TiSA成員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所以標準不太高。其策略是各個成員將其所簽訂的所有FTA中,有關服務貿易的最好條款(best offer)諸邊化,提供給其他所有的TiSA成員。因此TiSA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對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要求不太高,難度不大。當然,其中也有新的標準和規則(如涉及國有企業的標準),但并不及TPP標準高,未來達成協議的可能性大。TiSA期望更多WTO成員加入,未來併入WTO的服務貿易協定(GATS)。
未來,若內地欲加入TiSA,意味著CEPA下的條款將會適用于其他TiSA成員。在此之前,國家可以通過CEPA,將香港作為國家試驗TiSA開放的試驗場。
此外,在內地加入TiSA前,內地企業可以在香港成立子公司或與香港企業合作,通過香港間接享受TiSA的有關開放措施,協助內地服務業企業走出去,亦幫助國家熟悉TiSA規則,為可能帶來的影響提前做出準備。
需制定經濟社會政策
因FTA是雙刃劍,香港在考慮上述FTA策略的同時,必須在經濟、產業、社會等各個層面做出政策配合,以放大FTA的益處和效用,同時盡量化解和彌補其弊端,減少負面效應。
概括而言,香港產業結構的單一化和實體經濟基礎的薄弱,正是香港就業結構兩極化、劣質化、中層就業職位增長不足、年輕人缺乏向上流動機會的根源所在。因此,香港簽訂FTA,應以推動香港經濟結構的實體化和多元化為目標。
在此目標下,香港應通過FTA的配合,推動貿易、物流業的轉型、升級和模式創新,尋找香港在貿易物流方面的新角色。
在流通樞紐角色的基礎上,香港應積極向產業鏈縱深發展,不僅僅參與產品的流通,更可成為輕型、中高端商品的生產、增值、服務平臺,將香港貿易和物流方面的新角色,與“再工業化”和產業多元化的發展方向結合起來,促進多種中高端增值活動在香港的發展,為年輕人提供多樣的就業選擇。
此外,香港尋求FTA,在協助香港企業對外投資的同時,更要致力于將優質的、與實體經濟緊密聯系的經濟活動引來香港,吸引經香港流通的各種要素在香港扎根,成為香港發展的內生動力,推動香港經濟結構的實體化、多樣化,增加中層和多樣的就業,增加穩定社會的力量。投資只出不進,對香港這樣的小型經濟體而言會帶來很大風險;進出平衡,才能避免產業的空心化。
究其實,FTA只是輔助條件。要真正推動香港的產業結構多元化、實體化和轉型升級,內部的力量才是根本。尤其是要鞏固本地產業基礎、吸引高質量經濟活動來香港,更需采取適切的產業政策。否則,即使簽定了FTA,不但難以發揮效用,更可能帶來負面影響。(作者為利豐發展(中國)有限公司、利豐研究中心副總裁 洪雯博士)
-
暫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