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港口經濟圈,多措并舉迎接中國港口輝煌明天
2020-11-20 12:49 來源:中國水運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大命題下,建設港口經濟圈不僅僅是某一港口城市的發展戰略,更應該是中國所有港口城市的發展戰略和共同使命。服務港口經濟圈也應成為中國港口發展的新目標。
“圈”的大小取決于港口經濟發展水平
港口經濟圈其實就是港口和以港口為依托的經濟活動及其影響范圍,由港口、經濟和圈三大要素組成?!案劭凇笔窃搭^,是基礎,是前提,也是港口經濟活動最原始、最基本的表現形式;“經濟”是核心內容,是開發港口資源而形成的經濟活動,也是港口經濟輻射力和集聚力的主要部分;“圈”是港口經濟的影響范圍,“圈”的大小取決于港口經濟的發展水平。
港口經濟圈具有幾大特性:非壟斷性、自然性、社會性、區域性、可變性、階段性、特色性。
其中,港口經濟圈的非壟斷性使得各地發展港口經濟圈必須要揚長避短,具有自身特色,培育競爭力,確立戰略地位。而自然性是決定港口經濟圈大小的前提,新加坡港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是其成為國際樞紐港的先決條件。
港口經濟圈具可變性,其中包含了總體的可變性和結構的可變性。隨著港口和港口經濟的發展、外部市場需求變化以及相關港口的競爭影響,港口經濟圈的大小會發生變化;而不同的經濟活動功能具有不同的市場影響力,也會產生不同的經濟圈。例如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寧波港鐵礦進口量曾占全國進口量的60%以上,但是隨著鋼廠布局的擴大和沿海港口礦石碼頭發展以及集疏運網絡完善,現在寧波港的鐵礦進口量占全國的比重不到10%。
此外,不同的港口由于其依托的自然資源、發展歷史、產業基礎、交通條件、城市服務等的差異,將形成各自的發展特色。有的港口可以建設成為綜合性港口,有的港口適宜于建設專業性港口,有的則適合發展港口航運服務業、貨運服務業,還有的適宜于發展旅游業等。
港口經濟圈是港口的“衣食父母”
港口經濟圈是從充分發揮港口資源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層面提出的要求,具有區域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既體現了交通強國和港口強國戰略在交通和港口上的特點,也體現了交通強國和港口強國的強國要求。只有把港口經濟發展好,才能使國家強大有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港口服務港口經濟圈是服從國家經濟發展模式重大調整的需要;是服務“第二個百年”發展戰略目標的需要;是港口發展模式轉型升級的需要,是港產城發展模式的升華;是陸向腹地型港口的特點所決定的。
到2050年左右,中國將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其中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實現東部、中部、西部區域協調發展,達到共同富裕。中國幅員遼闊,海岸線漫長,內陸縱深很長,資源分布不勻,區域發展不平衡,對外開放程度差異明顯,迫切需要港口發揮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性作用,作出特殊的貢獻。
自2005年以來,我國沿海11省市經濟規模占全國GDP的比重出現了下降的走勢,2019年已經下降到52.67%,預計到2035年將下降到40% 左右,全國區域協調發展前景喜人。港口管理和有關部門、經營主體應順勢而為,積極主動參與,助推發展,錦上添花,同時為港口自身發展贏得更大空間。
港口的能級決定其競爭能力和貢獻水平及其國際地位。從運輸港到工業港,再到商貿物流港、智慧港……核心是功能的擴展和提升,更好地滿足國際國內的需要。任何發展模式都需與時俱進,絕不能因循守舊。港口只有以需求為導向、目標為導向,不斷地轉型升級,挑戰自我,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港口不僅要服務好屬地城市經濟發展,鞏固好、完善好港產城發展模式,還應以更大的胸懷、更寬的視野、更長的眼光跳出屬地,擴大更大的服務圈,積極探索創建港產圈的服務新模式,實現由港產城向港產圈的跨越,不斷體現港口服務經濟發展本質屬性的要求。
我國五大港口群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陸向腹地型港口。他們與國際主航道都有一定的偏離,與新加坡港、中國香港港相比,發展國際水水中轉業務優勢不突出,這就決定了港口必須依托內陸腹地,服務內陸腹地,積極參與港口經濟圈建設。港口經濟圈是港口的“衣食父母”,只有積極主動服務港口經濟圈,才有港口發展的輝煌明天。
多措并舉迎接港口的輝煌明天
筆者建議,對我國港口來說,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積極主動服務港口經濟圈:
第一,轉變發展理念,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港口發展之路。從重航運服務向以貨運服務為主、航運服務為輔的發展模式轉變;從重集裝箱輕散貨向集散并重轉變;從重沿海輕內陸向內陸與沿海并重轉變;從重外貿輕內貿向內外貿并重轉變;從重碼頭輕物流向碼頭經營與物流服務并重轉變。
第二,加快港口深度整合。當前,沿海省市和長江流域基本形成了以省級為單位的港口管理和經營發展新格局。但是,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集團重疊、整而不合、集而不團、大而不強,必須堅持不懈地把港口整合工作抓實抓好。
對于未完成港口整合的省份,要咬定長遠發展目標和國家利益至上的原則,以目標和問題為導向,妥善處理好有關各種關系,包括政府之間、央企與地方企業、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公共碼頭與貨主碼頭等等關系,科學設計整合方案,統一思想,形成合力,調動各方積極性,加快完成外部整合。
已經完成港口整合的港口集團,要優化集團層級設置,減少機構重疊,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要以建設世界一流綠色智慧樞紐港為目標,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要科學界定集團與控股公司和碼頭公司的定位及責權利,充分調動各級積極性。對省市級區域內港口要實行六統一發展模式;借鑒世界港口開發成功經驗,實行地主港開發模式;整合后的港口集團要加快內部管理、經營和功能整合,對功能相同的碼頭盡快實行經營主體同類項合并,開展統一經營和服務。
第三,最大限度地消除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無序競爭的不良現象。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制優勢,積極探索區域港口群資源跨省市整合,最大限度地消除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無序競爭的不良現象。當前,要按照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認真做好長三角港口一體化工作,為全國其他區域港口資源跨省整合作出示范。要充分利用現有港口碼頭能力,嚴格控制新建碼頭。
第四,加快港口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建設。加快港口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建設(簡稱“四化”),內強管理,外優服務,提高港口競爭力和發展水平。加大對現有碼頭“四化”的技術改造投入,新建碼頭按照“四化” 的要求進行規劃和設計,提高現代化水平。
第五,大力發展港口物流。圍繞服務港口經濟圈新目標,大力發展港口物流,加強與內陸地區合作;建設和完善物流基礎設施,發展內陸無水港,延伸口岸服務功能,開展倉儲、拼箱拆箱、流通加工、配送、提箱還箱、報關、訂艙、信息、貿易、物流金融等服務;建立港口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把港口企業建設成為綜合物流和供應鏈管理服務商。
加強與航運、鐵路、公路、代理、貨主企業合作,建立物流合作聯盟,充分利用內陸公路場站和鐵路貨場,加強進口攬貨,推進散改集運輸,探索國內運輸集裝箱共享服務平臺,促進鐵路集裝箱下海,內貿集裝箱就近提箱還箱,發展雙重運輸,大力降低物流成本。
第六,爭取政府和有關部門各方支持,為港口服務港口經濟圈創造優良的外部環境。建議沿海地區與內陸地區加強投資和貿易經濟合作,為港口服務經濟圈提供貨源基礎。沿海有關港口地區要發揮自由貿易試驗區和對外開放、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優勢,大力發展國際和國內貿易,組織常年線上線下商品展示、展銷會;內陸地區要加快推進工業化,吸引外來投資,做大經濟規模,擴大對外開放,形成沿海與內陸優勢互補,雙向互動發展的新格局;加強沿海與內陸口岸合作,依靠信息技術簡化通關環節,縮短通關時間,提高通關效率和服務水平。爭取政府支持,發展綠色節能運輸,鼓勵海運和鐵路運輸發展,鼓勵各種運輸方式實行雙重運輸,鼓勵物流企業在內陸開展物流服務。
第七,加強對港口整合的指導,引導港口整合健康發展。建議交通運輸部密切關注全國港口整合發展動態,及時總結港口整合中的經驗,分析存在問題,并給予科學指導。針對港口整合后形成的一省一港的新情況,未雨綢繆,及時研究完善現行港口法規和政策,防止出現港口服務壟斷。(童孟達)
-
暫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