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山港巨變!未來碼頭猶如“游戲工廠”
2015-12-11 12:13 來源:文匯報
東方大港,夢圓洋山。十年前,世界的眼光聚焦這個小島: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竣工開港;十年后,世界依然關注洋山港:為“中國速度”而驚嘆,為巨變而興奮。
洋山深水港區建成營運,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重大成就,也是上海港邁向世界強港的重要標志。為了實現這一國家戰略,歷屆上海市委、市政府為洋山港工程傾注了大量心血。在中央領導、相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浙江、江蘇等省市的通力協作下,洋山港走過了輝煌的十年。目前,洋山樞紐港地位已基本確立,港口服務效率達到一流水平,成為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強大引擎。開港十年來,洋山深水港區累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08億標準箱,實現營業收入324億元、利潤131億元,上繳稅收38億元,集裝箱水水中轉比例達到48%。
小漁村走出“國際范兒”
洋山十年,一座小漁村走出了全球大港的“國際范兒”,成為各大船公司的首選靠泊地。
作為世界上唯一建在外海島嶼上的離岸式集裝箱碼頭,嶙峋的礁石外圍,“造”出來的5.6公里碼頭岸線16個集裝箱泊位一字排開,遠洋貨輪穿梭往來,大型橋吊作業正忙。昔日東海上的一個孤島,如今已是一馬平川、汽車疾馳。
港口是經濟的“晴雨表”。在上港集團董事長陳戌源看來,洋山港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國家和上海經濟的發展。其實,在開港之初的一段時間,面對外界的質疑,陳戌源感覺壓力巨大:擔心沒有船愿意來洋山,擔心洋山運行管理發生問題等。不過,洋山一期碼頭在開港運行的第一年,就突破了220萬標準箱的設計能力,達到323.6萬標準箱;隨后一直保持高速增長,今年洋山港集裝箱吞吐量有望達到1537萬標準箱。
陳戌源表示,過去十年中國外向型經濟發展迅速,在全球貿易中扮演著重要角色。2005年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為1.4萬億美元,而到2014年這個數字已經是4.3萬億美元。全球貿易90%通過海運實現,洋山港正是抓住這個歷史機遇快速發展,目前上海港進出口貨物約占全國的30%,而其中一半是在洋山港完成的。
從世界范圍看,隨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船舶的大型化趨勢要求現代化大型深水港。目前在洋山港作業的船舶,60%都是1萬標準箱以上的超大型船,進不了外高橋港區,洋山港及時補位,為上海港參與全球競爭創造了良好條件。
此前,地處環球主干航線交匯點和我國江海交匯點的上海,長期做不了樞紐港,港口水深條件限制是關鍵因素之一。而洋山港的開港運營,讓長三角期待中的“海洋時代”如期而至。作為樞紐港和中轉站,洋山港使內地實現江海聯運,優化了長三角港口結構。目前,洋山港集裝箱的40%來自長三角及長江流域,每年沿海國際中轉集裝箱已達200萬標準箱。
在洋山港的助力下,預計今年上海港將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650萬標準箱,連續六年位居世界首位。“港口吞吐量是上海乃至全國經濟的一個綜合反映,建設洋山深水港這樣宏偉的工程,并不僅僅是為爭世界第一。”陳戌源表示,其真正意義在于,上海集裝箱吞吐量上去后,其對長三角及全國經濟的服務水平將大幅提升,最終推動上海乃至全國經濟社會的發展。
未來碼頭猶如“游戲工廠”
洋山港開港十年來,依靠創新逐步成為國際航運版圖上不可或缺的樞紐大港,為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奠定了堅實基礎。然而洋山人并不滿足于成績,他們把創新作為核心發展理念,通過發揮“四個中心”與“科技創新中心”聯動優勢,著力開創海運發展新局面,更好地服務長三角、服務長江流域、服務全國。
經過多年發展,上海港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裝卸及貿易口岸。未來隨著通航條件的改善以及自貿試驗區建設的推進,洋山港還將進一步擴充航線,不僅吞吐量會進一步提升,國際中轉比例也將從目前的10%提升到20%,水水中轉比例將提高到50%。
洋山港四期工程建成后將成為“無人碼頭”,全部實現智能裝卸,提高整個碼頭的利用效率。陳戌源描繪出這樣一幅場景:碼頭上看不到穿梭的集卡,運送集裝箱的車輛借助地下導軌自動行走,整個碼頭就像一座看不見人的“游戲工廠”。
展望未來,陳戌源表示,隨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的實施,洋山港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上港集團將加快推進長江戰略、東北亞戰略和國際化戰略,拓展發展空間、謀劃長遠發展,向著“成為全球卓越的碼頭運營商和港口物流服務商”的遠景目標穩步前行。
從滾滾黃浦江、浩瀚長江走到蔚藍大海,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每一步,邁得堅實有力。
創新贏來世界第一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作為高科技的現代港口,洋山港正是依托創新贏來了一項項世界第一。
在國際航運界,集裝箱船舶裝卸效率和作業能耗,是衡量一個現代化港口的重要指標。目前,洋山港每百米岸線年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8萬標準箱,居世界首位。
前不久,世界上最大的集裝箱船“美博馬士基”號停靠在洋山港盛東公司碼頭。在隨后的4小時內,盛東公司運用全球首創的雙吊具邊裝邊卸規模化作業方式,完成了2172個標準箱裝卸業務,再次創造了世界紀錄。
盛東公司總經理蔣工圣在全球范圍內首次提出“雙吊具邊裝邊卸”工藝理念。實行新工藝后,兩部集卡行駛到橋吊下,橋吊立刻吊起集卡上的兩個集裝箱,并裝箱上船,此時集卡并不駛離,而是等待橋吊將船上另兩個集裝箱吊起,準確無誤地裝上集卡車后,才同時離開。這種操作模式減少了集卡空車和橋吊空吊具返回等無效作業環節,每年可減少能耗支出近千萬元。
陳戌源介紹說,近年來洋山港先后推出了主航道雙向通航、套泊作業等創新舉措,有效提高港口和航運公司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比如,實現雙向通航后,洋山港每晝夜碼頭泊位候船時間由原來的14小時縮短至7小時,泊位利用率提高了12%。
針對迷霧天氣在洋山港多發的情況,上港集團與上海海事局合作破解難題,目前洋山港全年可實現330天以上作業。從今年5月20日起,在洋山港全面推進船舶在能見距離500米以上時正常進出港;能見距離200米至500米時,大型集裝箱船舶開展通航試驗。上海港由此躋身世界為數不多的全天候、現代化港口之列。
此外,洋山港還充分利用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平臺,加快“中轉集拼”等特色業務發展。這些創新舉措不僅有利于往來洋山港的世界各大航運公司,還惠及所有涉及洋山港的港航企事業單位。
-
暫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