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領域“頭腦風暴”開啟港航業高質量發展
2021-10-25 14:32 來源:山東港口
10月22日,2021青島·陸海聯動高峰論壇期間,“雙循環、新格局下陸海聯動新機遇”“雙碳目標下港航物流產業發展趨勢”“產業基金發展新機遇”“智慧港口技術與產業發展新趨勢”四個分論壇同步舉行,智能交通行業領軍智庫、政府部門、院士教授、企業高層的高端專家,圍繞港航趨勢、智慧港口、產業基金等主題進行前沿成果分享,開啟跨領域“頭腦風暴”,為港航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雙循環、新格局下陸海聯動新機遇”分論壇:交通發展呈現出“由滿足型向滿意型發展,向多式聯運要效益、要競爭力,向智慧環保要發展質量,向新模式新業態要發展空間”特點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管理政策室主任李玉濤說,新發展格局下,經濟的全球化與區域化對運輸的影響復雜,交通發展的基本方向正呈現出“由滿足型向滿意型發展,向多式聯運要效益、要競爭力,向智慧環保要發展質量,向新模式新業態要發展空間”的特點。
李玉濤為山東港口“支招”:山東港口要完善以港口為核心的多式聯運體系,支持有條件的港口設立多式聯運綜合改革區;大力發展綠色智慧水運,建設生態友好型港航設施,打造新一代智慧港口;提升現代航運服務功能和提升航運資源組織配置能力;促進港產城聯動發展,加強港口與后方物流園區、工業園區規劃統籌、功能配套,打造創新發展的臨港產業體系。
○“雙碳目標下港航物流產業發展趨勢”分論壇:面對集裝箱班輪持續高位運行,干散貨進口多元化,煤炭“去碳化”趨勢未改,糧食需求旺盛發展趨勢,港口應以“專業化、市場化、貼近客戶、點線面融合、數字化”應對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國際航運研究所所長張永峰認為,航運新周期已經開始,新一輪全球性量化寬松或將拉動短暫繁榮;集裝箱班輪持續高位運行,行業預期將有所降溫;當前國際干散貨市場“中澳關系”加速中國進口多元化,鋼廠與礦山博弈態勢明顯,需求減速;全球煤炭消費加速恢復,煤炭中長期全球“去碳化”趨勢未改;中美糧食貿易逐步恢復,大豆進口持續增長,玉米、小麥等進口需求旺盛。根據發展趨勢,張永峰給出了“專業化、市場化、貼近客戶、點線面融合、數字化”的應對策略。
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賈大山則推出了“升級”觀點,認為,隨著一系列國家層面的區域性重大發展戰略部署和交通強國建設的加快推進,沿海港口作為重要的戰略實施載體,其服務功能將從單一運輸節點向一體融合的全程供應鏈樞紐升級;發展方式將從傳統模式向綠色低碳可持續升級;發展動力將從資源要素驅動向智慧創新驅動升級;治理模式將從粗放管理向現代治理升級。
賈大山認為,未來,我國港口發展將呈現新技術賦能智慧港口建設、港產城融合發展成為港口城市普遍訴求、港口服務網絡向供應鏈全程物流網絡轉變、船舶大型化推動全球樞紐港重新布局以及區域港口一體化發展模式更加成熟穩健等趨勢。
○“產業基金發展新機遇”分論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碳達峰”“碳中和”引發新一輪投資熱潮,股權投資市場面臨變革機遇
中金啟元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董事總經理張勝蘭提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碳達峰”“碳中和”概念正在資本市場引發新一輪投資熱潮,股權投資市場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而鈞山私募股權母基金合伙人李默丹則認為,企業要保持自身在投資判斷上的專業性;要把資源建設和復用作為關鍵,特別重視積累下來的真實行業、底層資產數據庫的指導意義;要保證資金的穩定性。
○“智慧港口技術與產業發展新趨勢”分論壇:智慧港口只能走自立自強的道路;信息技術與生產生活將深度融合,成為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中國航海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張寶晨認為,港口智慧化、數字化是發展的必然趨勢,當前港口、航運生產效率還有潛能可挖,不通過數字化、智慧化降本提效,將很難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要轉變觀念,以“技術+專業”的形式推動港口和航運創新,實現要素、資源與技術的優勢互補。中國港口過去“引進-集成-再創新”的道路已經走不通,只能走自立自強的道路,構建港口、航運智慧化生態,分享、交流與合作;港口智慧化不是目標,而是要追求安全性、環保性、經濟性、安全性等不變的港口價值觀。
中國聯通首席科學家范濟安提出,工業制造是5G商用的重要領域,5G及工業互聯網是當前創新最密集、增長最活躍的領域,二者融合催生了前所未有的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正在成為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上海振華重工集團副總裁張健認為,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初步爆發的歷史交匯期,以大數據、人工智能、5G通信、云計算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與生產生活深度融合,成為引領創新和驅動轉型的先導力量。
-
暫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