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智慧綠色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
2020-12-28 14:59 來源:交通運輸部
2020年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基本建成”目標年。經過多年發展,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成果顯著,在新華·波羅的?!?020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中排名第三,國際影響力穩步提升。
目前,上海已發展形成七大航運服務集聚區,航運資源要素不斷集聚。外高橋、洋山-臨港地區以港口物流和保稅物流為重點,成為現代航運物流示范區。北外灘、陸家嘴地區以航運總部經濟為特色,集聚各類航運市場主體。吳淞口地區初步形成郵輪產業鏈,創建中國郵輪旅游發展示范區,建設國內首個國際郵輪產業園。虹橋、浦東機場地區依托國際航空樞紐、機場綜合保稅區、大飛機制造等實體,成為臨空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依托航運服務集聚區,國內外航運、航空企業、功能性機構紛紛落戶上海。目前,全球排名前十位的班輪公司、全球排名前五位的郵輪企業、全球前五大船舶管理機構中的4家、國際船級社協會正式成員中的10家均在滬設立區域總部或分支機構。新華·波羅的海“2020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中,上海全球排名第三,國際影響力穩步提升。
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基礎,上海海港和空港樞紐建設取得了哪些成績?
樞紐港建設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基礎。歷經多年來的建設發展,上海港成為全球第一集裝箱大港,港口吞吐量自2010年起連續10年保持世界第一,港口連通度連續9年位居全球首位;航空客貨服務能力亞洲領先,服務品牌形成亮點,有力保障了區域經濟發展,也為現代航運服務業發展奠定了基石。
一是建成全球集裝箱第一大港。20世紀90年代后,上海集裝箱樞紐港建設進入快車道,2003年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邁入“千萬級”?!笆晃濉币詠?,隨著外高橋港區和洋山深水港區的建成,以及長江口深水航道的全線貫通,上海港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19年超過4330萬標準箱,自2010年起連續10年保持世界第一,港口連通度連續9年位居全球首位。同時,上海港的集疏運體系得到不斷優化。長江口深水航道水深達12.50米,可滿足第三、四代集裝箱船和5萬噸級船舶全潮雙向通航的要求,同時兼顧滿足第五、六代大型遠洋集裝箱船和10萬噸級滿載散貨船及20萬噸級減載散貨船乘潮通過長江口的要求。到2020年底,上?;窘ǔ伞耙画h十射”內河高等級航道,初步形成“連接江浙、對接海港”的內河高等級網絡框架。滬通鐵路二期先行段外高橋港區鐵路進港專用線工程開工建設,洋山深水港區與蘆潮港鐵路中心站實現一體化運營,推動海鐵聯運系統完善。
二是初步建成亞太大型國際航空樞紐。上海成功構建了國內首個“一市兩場”城市機場體系。目前,浦東、虹橋兩大國際機場共投用4座航站樓和1座單體衛星廳、5個貨運區、6條跑道,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2億人次、年貨郵吞吐量520萬噸的運行需求。其中,2019年啟用的浦東國際機場全球最大單體衛星廳,開啟“航站樓+衛星廳”的一體化運營模式新篇章,中轉承載量、航班靠橋率、放行正常率等關鍵指標均穩步提高,顯著改善旅客出行體驗,進一步強化了浦東國際機場的樞紐中轉功能。上海空港航線網絡覆蓋能力亞太領先,兩場運營的航空公司數量超過百家,聯通全球50個國家的314個通航點(其中,國際通航點142個,港澳臺通航點5個,大陸通航點167個)。2016年,上海機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億人次,連續4年全球排名第四。2019年,上海機場旅客吞吐量達1.22億人次,創中國機場旅客吞吐量新紀錄;空港貨郵吞吐量達到405.26萬噸,浦東國際機場連續12年穩居全球貨運機場第三位。
上海港在建設過程中如何體現智慧建港、綠色發展的要求?
智慧引領、綠色發展是新時期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要求之一。上海港在發展過程中,始終秉承這一理念,通過智慧建港提升港口物流效率,通過污染防控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智慧港口引領發展。2017年底,洋山深水港區四期工程全自動碼頭開港試運行。這是當今全球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港區,港口集裝箱從港區裝卸到碼頭運輸、倉儲全部實現自動化運作,生產作業實現零排放。四期工程碼頭所用岸橋、軌道吊、自動導引運輸車、設備控制以及生產調度系統全部為自主研發制造,碼頭運行的核心技術實現全國產化。同時,上海港積極推進數字平臺建設,創新港口服務模式,成為國內首個口岸集裝箱業務全程無紙化的港口。受理中心網上一站式服務、電子設備交接單、“E卡縱橫”集卡服務、“港航縱橫”港航信息服務、長江集裝箱江海聯運綜合服務等平臺相繼建成并投入使用。這些平臺將與籌建中的全球航運商業網絡(GSBN)開展流程協作和數據互通,一站式完成各項業務,助力打造便捷、高效、透明的口岸營商環境。
(二)綠色港口轉型升級。一是嚴格實施船舶排放管控措施。在交通運輸部的統一部署下,2016年4月1日,上海港率先實施長三角船舶排放控制區第一階段措施(即船舶靠岸停泊期間使用硫含量≤0.5%m/m的燃油)。2018年10月1日,上海港提前實施在航船舶排放控制措施(即國際航行船舶和國內沿海航行船舶在上海港內行駛及靠岸停泊期間使用硫含量≤0.5%m/m的燃油)。通過實施船舶排放控制區管控措施,上海港空氣平均二氧化硫濃度明顯下降;二是完善船舶污染物防治體系。2017年起,內河水域階段性實施船舶污染物免費接收機制,對船舶含油污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實施免費流動接收,確保污染物“應收盡收,規范處置”。在滿足通航安全的前提下,新能源、清潔能源船舶和市內公共運輸船舶享有優先過閘政策,鼓勵船舶使用清潔能源,減少污染物排放。長江口水域各部門加強聯合監管,明確各單位職責分工,形成監管合力,實現了對船舶油污水接收轉運處置的閉環管理;三是推進港口清潔能源應用。上海港積極鼓勵靠港船舶使用岸電。上海港已有59個專業化泊位完成岸電設施改造,港作船舶碼頭泊位實現低壓岸電全覆蓋。同時,港內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治理成效顯著。港內500余輛黃標車的淘汰工作于2016年全面完成。目前,港口內場集卡液化天然氣應用比例達90.0%,輪胎式龍門吊油改電或混合動力比例達78.0%。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后續有哪些考慮?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進的關鍵時期,是上海邁向“五個中心”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開局起步期,也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從“基本建成”邁向“全面建成”的歷史新階段。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未來發展過程中,將由相對獨立發展向融合一體化發展轉變,由注重追求速度規模向注重質量效益轉變,由依靠傳統服務驅動向依靠創新驅動轉變,由重點吸引要素集聚向同步注重互動交流轉變,從而全面支撐上海卓越全球城市建設、引領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推動我國全方位高水平開放大局、融入全球供應鏈與航運治理體系??傮w上分為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以樞紐港綜合服務為基礎,強化樞紐門戶功能。充分利用上海區位條件、設施能力和腹地支撐優勢,強化??諛屑~港基礎,打造一流設施、創新一流理念、應用一流技術,提供一流服務,全方位提升樞紐港綜合服務品質、服務能級,夯實現代航運服務發展基礎。
二是以更高質量一體化為導向,引領發展新格局。充分把握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戰略機遇,拓展一體化發展思路,探索一體化發展路徑,推動構建新型區域治理體系,促進航運要素高效配置和便捷流動,構建分工合理、協作高效、競爭有力、輻射全球的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機場群。
三是以自貿區改革深化為契機,強化資源配置力。依托臨港新片區,實施更加科學的國際航運管理制度和政策,推動港航服務業實現更深層次、更高水平開放,營造更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航運發展營商環境,促進航運與貿易、金融、科技融合發展,加快航運要素集聚和輻射能力提升。
四是以航運科技創新為引領,形成發展新動能。把握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推動新技術與航運業深度融合,構建開放的航運數字生態,通過航運要素的數字轉型、智能升級,加快管理、服務、商業模式創新,推動航運中心發展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五是以航運互動交流為媒介,提升國際影響力。推動航運與文化、會展等融合發展,打造國際航運頂級交流平臺,推介“上海航運”服務品牌,加強國際合作交流。積極參與國際航運事務,主動融入國際航運治理體系,提升全球航運規則、標準話語權。
六是以安全可持續為原則,實現全面協調發展。加強岸線、空域、土地等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通過技術手段、政策引導和制度設計,強化航運領域節能減排和污染防治,提升安全監管、運行保障和應急處置能力,推動航運與資源環境、社會經濟相互促進、協調發展。(上海市交通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謝峰)
-
暫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