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幾年海運需求持續下降是大概率事件?
2020-05-20 14:05 來源:絕頂思維
克拉克森的馬丁博士對未來海運的預測,文中針對可能出現的疫情發展狀況,對2020-2050年航運衰退程度做出預測,并總結出三種不同的情景。
1、馬丁給出的三個情景
情景一:溫和增長。假設各國進行的防疫封閉措施有效,新冠病毒新發病例逐漸減少,中國在 2020 年夏天全面復產復工,歐洲和美國的感染率在四月下旬達到高峰,社會封閉措施在五月和六月逐步放松,各國相繼出臺的財政措施使企業在預算范圍內合理運轉,經濟波動之下信貸問題也得到了成功處理,同時新冠病毒的檢測、治療和疫苗研發防止了疫情進一步復發,2020年底全球經濟將重新開始運轉。但全球原材料和產品供應鏈的問題仍將導致2020-2021年全球貿易量下降,不過該數字將在2022年迅速恢復到2%的增長。海上貿易量仍保持每年3.2%的溫和增長,2050年達到歷史最高值288億噸。在之前克拉克森所發布的報告中顯示,2020年全球海運貿易量將減少6億噸,也就是回落到114億噸。該情景可能會產生類似于 2009 年信貸危機的影響,海上貿易在渡過危機后仍將持續走高。
情景二:疲軟增長。假設歐洲和美國等國的防疫措施對病毒蔓延進行了部分遏制,但疫情仍難以擺脫,感染在夏末重復發生。在各國政府財政支持下,大部分企業在今年的三四季度才開始正常運營,經營狀況始終難以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到2023年,全球才有能力有效地對病毒進行檢測及疫苗接種,七國集團(G7)主要經濟體逐步恢復平穩。全球性經濟衰退將在2020全年持續,商品需求疲軟,直至2024年海上貿易終于開始回升,并從2025年起每年增長2.2%,2050年海上貿易量達到200億噸。
情景三:暴跌。假設針對疫情的封閉措施在歐洲和美國的效果不甚明顯,感染率持續攀高或反復感染仍有發生。到2020年夏末,由于政府面臨資金問題,且持續的防疫措施嚴重侵蝕了實體經濟,封鎖措施變得難以持續。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加上實體經濟中的問題,全球經濟難以重建,旅游業與公共集會復蘇緩慢,全球石油貿易穩步下滑。到2024年,海上貿易已經下降15%,貿易總額從低谷以每年0.7%的速度增長,到2050年達到119億噸。到2050年,交通運輸和出行方式的改變,加上氣候壓力,使化石燃料貿易增長減少到-1.5%,主要大宗貨物貿易增長減少到-0.4%。但隨著供應鏈縮短,區域內集裝箱貨運量也可能增長加快。該情景則類似于20世紀 80年代初第二次石油危機引發的大蕭條,對航運業的影響將持續,整個行業將面臨深遠變革。
2、筆者對未來海運需求的判斷
從人類對新冠疫情的控制來看,筆者更認同馬丁博士情景二的判斷,也即新冠疫情在秋冬季還會卷土重來,直到2-3年之后才會有行之有效的疫苗并大規模得到接種,從而讓人類能夠完全控制住新冠疫情。對于疫苗的認知,就算疫苗成功問世,要讓它能夠真正在全球范圍內發揮作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包括疫苗的產能、疫苗的分配機制等問題,這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這就是馬丁判斷未來疫情影響可能要到2024年的原因。
因此,未來幾年海運需求持續下降是大概率事件。只是,等到人類控制住了疫情之后,海運需求會不會以一定的增長率一路往上走、最終達到馬丁所預測的200億噸?要達到這樣的海運貿易量,只需要每年增長2.2%,這似乎并非難事。2019年的海運貿易量為120億噸,未來30年增長67%,看似并不困難。但是,有沒有一種可能,讓海運貿易量到達一定的頂端后掉頭向下?筆者在《變革水運》中就預測了這樣的情形。這源于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新能源不斷替代傳統能源而讓海運的能源運輸需求量在某些時點下降,特高壓輸電技術讓曾經需要運輸的煤炭變成了通過電線輸送。
第二,3D打印讓本地生產更為流行,海運運距大幅縮短,鐵礦石運輸下降;
第三,逆全球化不會發生,但全球化一定會以新的方式演變。產業的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讓全球形成多個產業集群,全球化將在高價值產品上繼續深化,而對于體積大、運輸成本高的產品,全球更可能形成幾個生產與消費為一體的中心,少數戰略性物資則在有實力的國家自行生產,這是消解全球海運需求的力量。
鑒于以上的分析,筆者曾經判斷未來10年,全球海運需求達到130億噸的頂端后,就會掉頭向下,再也不會增長了。與筆者持類似觀點的還有DNV GL,其在《2050年海運預測》中預計,全球海運貿易量按重量計,2016~2030年增長39%,而2035~2045年間達到峰值后將會緩慢趨降。油船運輸(包括原油和成品油)海運量大約在2030年達到巔峰,此后開始下降;而其他貨類則會持續上升。運量增長最大的是LNG和集裝箱,到本世紀中葉都將增長約120%。干散貨船運輸到2050年將會比2016年增長41%,但其中煤炭運輸會減少。其對未來的預測,比筆者稍微樂觀點,但也會有到頂的時刻,那就是大約2038年。
新冠疫情,也是消解全球海運需求總量的一種力量。疫情之后,各國將戰略物資的定義一定會更為寬泛,這些產品在主要的消費國自己生產,從而消解全球海運需求,這會對集裝箱運輸產生負面影響。(謝燮)
-
暫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