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港口規模世界第一,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躋身世界前三
2021-10-27 13:36 來源:澎湃新聞
10月26日上午,2021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新聞發布會舉行。從發布會上獲悉,航運作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了中國95%以上的國際貿易運輸。
近年來,我國港口規模穩居世界第一,2020年,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中,中國港口分別占8席、7席。
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副局長易繼勇介紹,航運作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聯通國際的重要橋梁,承擔了中國95%以上的國際貿易運輸,是重要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和服務性產業,也是支撐我國全方位、全領域、深層次、高水平對外開放、高質量建設“一帶一路”的重要領域。近年來我國航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一是船隊、港口規模位居世界前列。
到2020年底,我國海運船隊控制運力規模達到3.1億載重噸,居世界第二位。中遠海運集團、招商局集團經營船舶運力規模分別已經達到全球綜合類航運企業第一位和第二位。我國已成全球海運連接度最高的國家,海運服務網絡聯通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港口。港口規模穩居世界第一,2020年,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中,中國港口分別占8席、7席。
二是航運競爭力明顯增強。
國際海運業實現全面對外開放,依托自貿港、自貿區開展了一系列航運制度和政策創新并向全國復制推廣,運輸便利化水平顯著提高。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基本建成,航運交易、航運金融保險、海事仲裁、航運和法律信息服務等現代航運服務體系不斷健全,航運“軟實力”不斷增強。2020年在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首次躋身世界排名前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顯著提升。大連、天津、廈門等區域性航運中心呈現加速發展的態勢。
三是科技創新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北斗系統正式納入全球無線電導航系統,成為繼美國GPS和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后第三個被國際海事組織認可的海上衛星導航系統。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洋山深水港四期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實現自主集成創新的重大突破。港口機械、海上大深度飽和潛水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交通裝備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至2020年,累計建成自動化集裝箱碼頭9個,在建7個,涌現了時代楷模“連鋼創新團隊”,引領世界智慧港口新潮流。
四是綠色轉型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深入推進運輸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海鐵聯運、水水中轉、江海直達運輸,推動集裝箱和大宗貨物中長距離運輸由公路向鐵路和水運轉移。2020年,港口集裝箱完成鐵水聯運量687萬 TEU,“十三五”期年均增長23%。加快船舶排放控制區建設,開展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設施建設、干散貨碼頭粉塵專項治理等工作,積極推進“碧海行動”,鼓勵港口和船舶應用新能源、清潔能源,推進港口岸電建設及使用,主要港口五類重點專業化泊位岸電設施覆蓋率約75%。
五是水上安全監管及救助能力持續提升。
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強化水上交通領域風險管控。我部印發《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建設工作方案》,加快構建“多維感知、高效協同、智能處置、優質服務”的現代化、智能化水上交通動態管控新格局。安全應急通信覆蓋水平和保障能力繼續提升,船舶動態監控管理與服務更加高效。海空立體搜救體系基本建立,重點水域沉船整體打撈能力和水下機械掃測作業能力全面提高。
六是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
我國已連續16次連任國際海事組織A類理事國,參與國際海事合作的深度、廣度得到大幅提升,在國際海事規則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和貢獻明顯提高。2019至2020年,中國向IMO各委員會/分委會提交提案123份,年均超60份。
七是有力統籌疫情防控和保通保暢工作。
疫情以來,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要求,修訂印發了船舶船員、港口及其一線人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嚴格落實高風險崗位人員疫情防控。行業高風險崗位人員疫苗接種實現應接盡接。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國主要港口始終保持正常運轉,遠洋貨輪晝夜穿梭,全力保障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體現了中國擔當。
-
暫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