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上巨無霸”能否走出航運周期性低谷
2016-02-19 12:27 來源:解放日報
由中國遠洋和中國海運重組產生的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昨天在上海正式宣告成立。此次重組共涉及資產交易74項,交易金額600億元人民幣,堪稱全球資本市場有史以來最為復雜的交易。完成如此大規模的重組任務后,中國“海上巨無霸”能否走出全球航運周期性低谷,令世界矚目。
重組目的提效又提質
2015年8月7日,中國遠洋和中國海運兩家集團所涉及的8家上市公司宣布停牌,拉開了改革重組的帷幕。12月初,國務院正式批復兩家集團實施重組。今年2月1日,中國遠洋、中海集運和中遠太平洋分別召開股東大會,相關重組方案均獲得中小股東高票通過。
高效的背后,是兩家船公司都看清了形勢,認準了方向。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許立榮表示,通過重組,中國遠洋將成為包括集裝箱航運和碼頭業務在內的集裝箱運輸服務供應鏈平臺,中海發展將成為油氣運輸平臺,中海集運將成為綜合性航運金融服務平臺。整體而言,這次改革重組方案既滿足了股東利益,也考慮了解決企業當前困難的復雜性。
新集團成立后,新的中國海上“國家隊”將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的實施,提供支撐點。更重要的是,此舉也是應對航運周期性波動的必然選擇。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國際航運市場持續低迷,特別是干散貨航運市場形勢尤為嚴峻。目前,波羅的海干散貨綜合指數(BDI)已跌破300點,連創歷史新低。與此同時,國際航運市場也呈現出經營規模化、業務聯盟化、船舶大型化等趨勢,更多的船公司為了生存發展,通過兼并重組,形成有效的規模優勢,同時無論是集裝箱船,還是干散貨船都進入大船時代,船公司為了降低成本,不斷地追求規模效應。
許立榮說,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和日趨激烈的競爭格局,中國航運企業面臨多重困難。“我們原先兩家企業不具備規模優勢,業務資源同質化嚴重,在國際國內細分市場競爭中缺乏優勢。”重組后,經過深度整合,將重新架構全球航運物流產業鏈的業務分工、價值創造和分配格局,實現企業經營規模化,將規模效應轉化為競爭能力;實現商業模式聯盟化,將協同效應轉化為協同效益;實現船舶發展大型化和低碳化,提升運營效率和發展質量。可以說,這是此次重組的基本邏輯。
多產業集群應對周期性
中遠、中海重組,產生了真正的“海上巨無霸”。
據統計,重組后新集團在運營規模上實現了新突破,擁有4個“世界第一”:分別是船隊綜合運力達到1114艘,共8532萬載重噸,干散貨自有船隊運力達到365艘,共3352萬載重噸,油輪運力達到120艘,共1785萬載重噸,雜貨特種船隊運力達到300萬載重噸。
此外,新集團還擁有6個“世界前列”:其中在全球的集裝箱碼頭將超過46個,泊位數超過190個,集裝箱吞吐量9000萬標準箱,排名世界第二; 全球船舶燃料銷量超過2500萬噸,排名世界第二; 集裝箱租賃規模超過270萬標準箱,居世界第三; 集裝箱船隊規模158萬標準箱,居世界第四;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接單規模以及船舶代理業務也穩居世界前列。
船隊規模的增加,帶來了產業能級的提升。依據“規模增長、盈利能力、抗周期性和全球公司”四個戰略維度,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將著力布局“6+1”產業集群:一是航運產業集群,主要包括集裝箱運輸、干散貨運輸、油輪運輸、液化天然氣運輸、客輪運輸、碼頭投資經營等業務。二是物流產業集群,主要包括工程大件物流、雜貨特種船運輸、貨運代理、倉儲網絡、多式聯運、船舶代理、理貨等業務。三是航運金融產業集群,主要包括船舶及設備租賃業務、航運保險業務、供應鏈金融、物流園區投資、股權投資業務和以“一帶一路”基礎設施投資為主的資產投資業務。四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包括船舶制造、海洋工程裝備制造、船舶修理改裝、集裝箱制造等業務。五是航運服務集群,包括船舶管理、船員管理、船舶備件采購、通導技術管理和船舶燃料、物料供應等業務。六是社會化產業集群,包括地產資源開發、酒店管理、海事院校、醫院等社會化服務業務。七是結合上述業務,開展基于商業模式創新的互聯網+相關業務,推動各業務升級和轉型。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總經理萬敏說,“6+1”產業集群的布局,就是為了整合優勢資源,打造以航運、綜合物流及相關金融服務為支柱,全球領先的綜合性物流供應鏈服務商,以此抵抗航運周期性,實現“多點開花”。
助力國際航運中心建設
重組成立的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將總部放在上海,這也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對此,許立榮表示,上海航運環境非常好,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受到世界矚目。上海港連續5年集裝箱吞吐量排名世界第一,國際航運仲裁、海事保險、航運金融等航運服務業都在上海取得很好發展,這為新集團在上海開展總部業務,打造世界一流的物流供應服務商,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我們感謝上海市委、市政府對新集團落戶上海所給予的支持和幫助,相信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將借力上海航運市場的發展,同時也成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重要力量。”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落戶上海,將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帶來更多的全球資源配置能力。“重組前,中遠、中海兩大船公司的集裝箱船隊規模分別為世界第6位和第7位,重組后,集裝箱船隊規模躍居世界第4,一舉從世界第二梯隊,上升至第一梯隊。”萬敏說,更重要的是,資源整合后,新集團有能力進行全球航線布局。“過去,中國的船公司只能在中美、中歐,或東南亞等航線上布局,船隊達到一定規模后,中國船隊的航線可以遍及南美、非洲等各大市場,還可以進入到第三方航運市場,這樣就能實現真正的國際競爭。而對上海而言,由于海運‘巨無霸’的到來,更多的國際航運資源將在此集聚,國際航運中心的全球性功能將進一步彰顯。”
-
暫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