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新常態下的港口發展策略
2016-07-29 11:12 來源:港口經濟
改革開放以來,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我國港口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在管理理念、運營效率、集疏運體系建設、信息化建設、高端航運服務業發展等方面,我國港口與世界先進港口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仍需不斷完善港口的立法和管理辦法,加強軟、硬件設施的建設,加快區域內港口資源整合,推進管理和技術創新,積極推行人才發展計劃,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港口。
1、加強與國內外港口的合作,對港口資源進行整合。
港口間的合作共贏至關重要。我國港口需在不斷提升自身實力的基礎上,提高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在經營管理、人才培養、技術開發等方面,加強與世界發達國家的交流合作。要與國外有關港口建立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友好關系,不斷擴大我國港口貿易的范圍,不斷提高我國港口的國際影響力。同時,對港口的基礎設施、自然資源和經營資源進行合理有效整合,使其在原有的基礎上產生更大效用。
2、加快港口信息化、網絡化平臺建設。
應借助“大數據”、“互聯網+”發展機遇,不斷完善我國“智慧港口”建設。消除由信息不完全、不對稱所帶來的效益損失。要廣泛采用數碼技術、傳感技術和自動化技術,建立識別、檢測系統,建立具備有EDI系統功能和其他綜合性功能的信息平臺,實現智能化調度,以及數據、信息的準確及時共享。提高港口物流運作效率,實現對港口中心各環節的全方位綜合監控管理、調度、指揮和服務支持。因此,在發展完善港口業務過程中,要運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優化港口資源配置和業務流程,增強港口自身對市場的應變能力。
3、重視航運人才和職業經理人的引進和培養。
人才發展戰略對于我國港口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力度,營造我國港口經濟發展的智力支撐環境,不僅能提高港口的競爭力,也為制定港口長遠戰略規劃打下基礎。我國的港口企業急需有文化水平、有市場理念、有創新意識的職業經理人,為我國港口業的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應建立良好的職業經理人制度,通過“市場化”運行機制培養和引進一批具備專業素質能力、精通國際管理運營規則的國際化人才。
4、注重港口發展集約化趨勢,大力發展綠色港口。
美國港口群以極小的中轉量承擔了世界上最大的進出口額,由此可見,國際中轉港并不是港口發展的唯一目標,港口各自集約化發展、港口間的錯位發展、多干線港的組合發展是提高港口效益的有效途徑。同時,要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港口建設和發展的全過程,倡導使用先進的環保技術與生態技術,提高土地、岸線、能源、材料等資源的利用效率,控制并降低污染排放,通過集約化經營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優化港口結構,強化創新驅動,提升管理能力,加強協調聯動,努力實現港口的綠色低碳發展之路。
5、順應供應鏈物流管理潮流,積極探索港口經營戰略。
港口運營商應該構建自己的供應鏈物流系統,積極參與港口網絡的虛擬體,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平臺,強化港口間的協調,從港口內部的整合逐步拓展到與港口相關聯的外部整合,對傳統流程進行再造,在實現標準化、規模化的同時形成精細化的港口作業,根據不同客戶群體的差異化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將港口真正納入現代供應鏈管理之中。
6、建立高效的口岸監管系統,進一步提高港口效率。
應進一步完善區域內口岸“大通關”模式,實現全天候、一站式通關。銀行、稅務等相關機構的服務也應相應延長服務時間,開展網上納稅、網上付費,推進海鐵聯運,集中審單,延伸口岸服務功能,實行屬地接放,全面拓展口岸整體服務功能。
-
暫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