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規院:2023年全國港口吞吐量呈恢復性增長態勢
2023-03-27 14:14 來源:中國交通報
2022年,新冠疫情影響,俄烏沖突升級對全球大宗商品供應沖擊明顯、美聯儲持續加息加劇了全球通脹和滯脹風險。在此背景下,宏觀經濟對港口需求的支撐有所減弱,全年全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僅同比增長0.9%,增速與2021年相比減緩5.9個百分點。其中,沿海港口增長1.3%,增速比上年減緩3.4個百分點,南京以下港口完成22.2億噸,規模基本與去年持平;內河港口下降0.5%。
結合消費、投資、進出口發展態勢,以及相關機構研究結論,預計2023年全國港口吞吐量呈恢復性增長態勢,內河吞吐量增速快于沿海。
2022年,超過2億噸以上規模的沿海港口23個(2021年24個),14個港口在2億噸至3.7億噸區間,排名競爭較為激烈。從增量貢獻來看,集裝箱、非金屬礦石、礦建材料、金屬礦石和煤炭對貨物吞吐量增量的貢獻率分別達到91%、46%、43%、23%和3%,而水泥、鋼鐵、石油天然氣及制品、化肥及農藥和糧食對總吞吐量的貢獻分別為-22%、-21%、-10%、-5%、-4%。
從沿海港口分區域吞吐量完成情況看,2022年整體發展格局保持相對穩定。其中,長江三角洲占比39.4%,穩居各區域之首,山東、津冀和珠三角位列第二梯隊,分別占15.3%、14.8%和12.2%,山東連續第二年超過津冀位列第二位,珠三角因增速明顯放緩造成占比小幅下降;西南、遼寧和東南作為第三梯隊分別占6.6%、6.0%和5.8%。2022年,遼寧沿海、珠三角沿海和西南沿海均為負增長。
2022年,我國內河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約33.3億噸,同比下降0.5%。主要貨物品類中,2022年內河港口完成干散貨吞吐量23.3億噸,占內河港口貨物吞吐量的70%;液體散貨、件雜貨和集裝箱分別完成1.1億噸、6.6億噸和2.2億噸,分別占內河港口貨物吞吐量的3%、20%和7%。滾裝商品汽車吞吐量仍然延續2021年的增長勢頭,同比增長56.3%,增速位居第一,承擔滾裝汽車運輸較多的港口包括重慶、宜昌和武漢等港。分區域看,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完成貨物吞吐量分別為20.2億噸、4.9億噸,同比分別增長1.2%、2.2%,占內河港口貨物總吞吐量的比重分別為61%、15%;京杭運河內河港口完成吞吐量6.8億噸,同比下降8.2%,占內河港口貨物總吞吐量的比重為20%。
展望2023年,貿易摩擦、地緣政治不穩仍將持續,而歐美國家需求不足可能導致全球貿易持續萎縮,世界貿易組織預測2023年全球貿易增速為1.0%,較2022年減緩2.5個百分點,我國外部環境面臨較大不確定性;隨著疫情防控政策調整,預計2023年國內各項生產生活逐步恢復,消費市場有望逐步恢復,固定資產投資有望繼續保持增長,疊加2022年低基數,預計2023年中國宏觀經濟各項指標將有所回升。
基于以上分析,預計2023年全國港口吞吐量呈恢復性增長態勢,總量有望達161億噸,同比增速為2.8%。其中,沿海港口吞吐量達127億噸,同比增速2.6%;內河港口吞吐量達34億噸,同比增速3.5%。
沿海港口重點貨類方面,煤炭、原油、鐵礦石和集裝箱吞吐量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預計同比增速分別為3%、4.2%、1.0%、3.5%,LNG和商品汽車滾裝吞吐量將實現快速增長。其中,煤炭一次下水量、煤炭外貿進口量同比分別增長3.0%、1.0%;外貿進口原油、外貿進口鐵礦石和國際航線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分別增長6.8%、0.6%、2.2%,外貿進口LNG同比增長7%至14%。(葛彪 沈益華 于汛然 劉長儉 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
-
暫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