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AV黄色片|好看的国产免费观看网站|国产毛片在线看|国产欧美日产久久|久碰

您的位置:熱點>船舶
船舶

供給側改革:創新調結構 造船業邁向中高端

2016-03-14 11:39  來源:中國船舶新聞網


“中國船舶工業當前是總量過剩與結構性過剩并存,但結構性問題更加突出,因此,與鋼鐵、煤炭、有色金屬等行業不同,造船業不能簡單地、‘就事論事’地談產能過剩問題,應該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發,以創新調結構為主線,突出提高有效供給,減少過剩低端供給,以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調整,推動造船業向中高端發展。”談及今年兩會期間的熱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國政協委員、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胡可一給出了自己對于船舶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考。


對于船舶工業的供給側改革,胡可一的關注由來已久。今年兩會,他的第一份提案就是《推進造船供給側改革,拓展海洋裝備業建設》。而在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出席的民建、工商聯聯組會上,他又圍繞船舶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了題為《提高我國造船與海洋工程裝備工業的競爭力》的發言。在胡可一看來,如果造船業和海洋裝備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的問題得不到真正緩解、造船產業和產品結構得不到有效調整,必將影響到我國海洋裝備制造業的主力軍——造船業的整體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

強化創新引領補足發展短板

從2009年開始,受航運市場低迷等因素的影響,全球新船訂單量不斷下降,再加上原油價格持續下跌,海上石油開采陷入低谷,船舶工業由上一輪產能急劇擴張而引發的一系列產能過剩問題逐漸“浮出水面”。據專業機構統計,2015年,我國造船產能的利用率僅為64.9%,而一個行業這一數據低于75%,就可以被定性為產能過剩。

“船舶工業的產能過剩,表面上看是在市場高峰時的非理性投資擴產造成的,但深層次的問題,還是創新驅動力不足所導致的結構性產能過剩。”胡可一說,目前,我國船企普遍存在高端產品競爭力不強、創新驅動不足、創新模式屬追隨型而非引領型等軟肋。“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胡可一建議鼓勵造船企業對標日韓,加強產品創新和流程革新,特別是要聚焦優秀節能環保船型、高技術復雜船型的研發創新,并根據企業自身現有的設施條件,選準突破口,變全能為專業,在某一細分船型領域做“精”做“專”,形成品牌效應。

升級產品結構提高有效供給

“我國造船產能過剩表現在常規船舶建造能力的結構性過剩,而并非高技術復雜船型建造能力過剩。”胡可一表示,因此應以產品結構調整為著眼點,鼓勵造船企業朝廣義的海洋運輸、海洋安全、海洋科考和海洋工程四大裝備方向拓展,抓住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機遇,利用現有設施朝“多元化”方向轉型發展。

胡可一認為,應在國家主管部門的統一協調下,針對造船和海工企業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規范管理,壓減創新能力弱、工藝落后、能耗大、效率低的造船低端產能,對其實行關停并轉,提高船舶工業產業集中度,避免內部無序惡性競爭;同時,通過升級改造形成高效率、智能化、低能耗和綠色環保的優質產能,改善產品與服務供給,進行合理產能儲備,形成合理產能結構,有效防范市場風險。

強化成本控制強調產能自律

“降成本”不僅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之一,也是企業永恒的主題。“包括造船業在內的中國裝備制造業整體上毛利率已經非常低,又面臨著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勞動力和各類生產要素成本不斷上升等一系列壓力,強化成本控制、提升企業效益是船舶企業保持國際競爭優勢的必由之路。

可是,降成本,怎么降?胡可一認為,降成本靠的不是降低產品規格和品質,而是提高生產效率。“目前市場需求疲軟,企業一味追求生產效率的提高難以獲得市場需求支持,這對我們船舶工業而言是一大矛盾。”為此,胡可一建議,在市場需求不足的背景下,可以考慮以維持企業健康穩定生產運行為前提,進行前瞻性的產能自律。他認為,造船是周期性較為明顯的行業,其市場波峰波谷的出現有一定規律,可以進行預判,如果船企根據市場需求從微觀層面調整自己生產的節奏來適應需求變化的節奏,同時多花力氣為下一輪行情進行技術和研發儲備,會更有利于企業維持自身的發展動能,使整個企業的生產經營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

培育工匠精神優質產能升級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提“工匠精神”,并指出,“發展的不竭力量蘊藏在人民群眾之中,9億多勞動力、1億多受過高等教育和有專業技能的人才,是我們最大的資源和優勢”。“這段話對于船舶工業而言亦是如此。”胡可一表示,以“工匠精神”推進素質高、技能強的自有員工隊伍建設,是船企向高效優質產能升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堅強保障。

胡可一認為,盡管“智能制造”的概念現在炒得很熱,但造船企業在相當長的階段內仍然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企業,許多生產環節必須依靠操縱傳統設備設施、工具工裝的造船工人來完成。在船企,一個“老法師”能夠產生的能量和領軍作用絕不容小覷。“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對造船業向優質產能升級有重要作用。”胡可一說,改革最終要靠人來推動,船舶行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行業,擁有強大的勞動力資源儲備和一批受過高等教育并具有實際經驗的專業技術人才以及有效地銜接技術人員和現場技術工人的現場工程師群體, 這些不同層次的“船舶工匠”的優化組合將是船舶工業在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過程中強大的后盾和動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暫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