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以上外貿貨物通過港口進出 中國港口發展已走在世界前列
2017-07-04 14:17 來源:第一財經
上海港自2010年起連續七年位居集裝箱吞吐量世界第一位;青島港開創了低成本、短周期、高起點、全智能、高效率、更安全、零排放的“青島模式”,碼頭設計作業效率可達每小時40自然箱,是當今世界自動化程度最高、裝卸效率最快的集裝箱碼頭;上海洋山深水港區四期工程計劃于2017年12月建成,其自動化集裝箱裝卸設備、自動化生產管理控制系統全部由我國企業自主設計和研發,具有全部自主知識產權,是世界上最先進、最大規模的全自動集裝箱碼頭。
近五年間,我國港口大型化、專業化水平明顯提速,港口提質增效升級加快,建設發展進入智能化階段,并已走在了世界前列。
“港口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資源和重要支撐,有效發揮了先行官作用。”交通運輸部水運局港口管理處處長周亮表示,港口是改革開放的前沿和窗口,我國改革開放從深圳蛇口起步,依托港口在沿海設立了經濟特區,首批開放了14個港口城市,我國90%以上外貿貨物通過港口進出。
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賈大山介紹,“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我國港口大型化、專業化水平明顯提速,通過能力顯著提升,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截至2016年底,我國港口萬噸級及以上泊位2317個,是五年前的1.3倍。青島港40萬噸礦石碼頭、寧波舟山港45萬噸原油碼頭、廣州港南沙集裝箱三期、重慶果園港等一批重點工程陸續建成投入使用;全球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且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上海港洋山四期全自動碼頭已進入調試階段,標志著港口發展進入智能化階段,我國港口建設發展已走在了世界前列。
交通運輸部統計數據顯示,五年來,在全球經濟復蘇緩慢、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運輸需求增速放緩的形勢下,我國港口克服困難,實現了穩定快速發展。
港口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分別為132億噸、2.20億TEU,增幅分別達到32%、34%,億噸大港數量增加8個,總共達34個。
在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中,中國港口均占有7席。貨物吞吐量前十分別是:寧波舟山、上海、新加坡、蘇州、天津、廣州、唐山、青島、黑德蘭、鹿特丹;集裝箱吞吐量前十分別是上海、新加坡、深圳、寧波舟山、香港、釜山、廣州、青島、迪拜、天津),寧波舟山港、上海港連續多年分別位居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全球第一。
“港口已成為城市乃至區域經濟發展的引擎。”周亮說,港口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港口作為重要的物流樞紐,通過發展聯運業務、延伸物流產業鏈、拓展經濟腹地等,有力促進了物流降本增效。
此外,港口是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重要支點和優先發展領域發揮了先導作用,為“一帶一路”互聯互通提供了基礎支撐、重要保障,扮演著“先行官”的重要角色,也有力促進了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
據了解,目前,我國港口已與世界200多個國家、600多個主要港口建立了航線聯系,上海港是世界上航線密度最大的港口。通過構建全球港口服務網絡,開行以我國港口為起點的20條國際海鐵聯運班列,提高了沿線港口在全球物流鏈的戰略地位,成為經濟貿易和人員往來的重要紐帶。
截至目前,我國企業參與了13個國家、20個港口的投資建設和經營,促進了我國裝備、技術、標準走出去。我國港產城融合發展模式和理念得到沿線國家的高度認同,大幅增強了港口城市的商業吸引力,成為沿線國家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
2016年2月18日,中遠集團、中海集團實施重組,成立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綜合航運企業集團。以船舶為紐帶,以港口投資為支點,以綜合物流為延伸。
目前,我國已在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機構,遠洋航線覆蓋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多個港口,在全球投資經營碼頭48個,泊位209個,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間的貿易往來、商品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等提供了全方位的綜合物流供應鏈服務。
“隨著我國三大戰略的深入實施,港口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和歷史使命。”周亮說,我國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布局合理、資源集約、保障有力、平安綠色的現代化港口體系,構建互聯互通的重要支點網絡,促進港口資源整合、港航互動聯合、港城深度融合,為海運強固和交通真正當好經濟社會發展先行官提供更加有力支撐。
-
暫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