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九大報告看中國海洋政策的變與不變
2017-10-25 15:06 來源:中新網
中國將如何對待海洋?中共十九大報告的表述有兩個變化值得關注。
其一,報告提出加快建設海洋強國,與十八大報告相比多了“加快”兩字。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稱,“蛟龍”號等過去五年間中國海洋科技取得的一系列突出成果,為建設海洋強國奠定了物質和技術基礎。“現在到了全面加快海洋強國建設的時候了。”
其二,報告將這一表述置于第五部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而沒有延續十八大報告的做法,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部分闡明。
王義桅表示,所謂海洋強國,基本條件之一就是海洋經濟要高度發達,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和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較高,海洋開發、保護能力強。
當前,藍色正逐漸滲入中國經濟的底色。用中國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的話說,中國經濟形態和開放格局呈現出前所未有的“依海”特征,中國經濟已是高度依賴海洋的開放型經濟。
據官方數據,過去十年間,中國海洋生產總值從2006年約2萬億元人民幣增加到2016年約7萬億元,但占GDP比重始終徘徊在9%-10%左右。“與不少發達經濟體海洋經濟占比動輒高達60%相比,中國海洋經濟的發展還遠遠不夠。”王義桅說。
官方此前已經提出,要提高海洋及相關產業、臨海經濟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率,努力使海洋經濟成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有理由認為,今后中國將在發展海洋經濟,加強陸海統籌方面投入更大精力。
從中共十八大到十九大,中國對海洋的態度也有兩點沒有變。
其一,中國建設海洋強國絕不是要“稱霸海洋”。
中共十八大和十九大報告一直把“建設海洋強國”放在對內而非對外關系部分闡述。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的話說,如此行文是在告訴世界:建設海洋強國是中國國內發展的需要。
作為領航中國未來發展方向的綱領性文件,十九大報告已明確表示,中國“決不會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來發展自己”;“中國發展不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中國無論發展到什么程度,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由此觀之,中國建設海洋強國將始終立足于和平、合作、共贏。
其二,中國將一如既往重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
中共十九大對生態環境保護可謂空前重視。報告首次提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并正式寫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王義桅表示,十九大報告將建設海洋強國從生態文明建設移至現代化經濟體系部分,并不意味著開發將重于保護。在環境保護已受到前所未有重視的情況下,“中國會持續加大對海洋的保護力度,不會掠奪海洋”。(記者 李曉喻)
-
暫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