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迷市場各顯神通 航運企業為盈利也是拼了!
2016-09-22 10:06 來源:航運界
隨著航運市場持續低迷而不見好轉,我國許多航運企業,尤其是上市企業面臨著巨大的經營壓力。為盈利,各家航運上市企業紛紛使出了多種招數應對。
招數一——“金蟬脫殼”,典型案例:中國遠洋
2014年3月27日,中國遠洋(601919)公告稱2013年度凈利潤錄得2.35億元。盡管利潤微薄,但同比增長已達到102.46%,這個數字足以讓大家松一口氣,因為之前兩年累計200億元的連續虧損,業已“披星戴帽”的*ST遠洋終于可以將股票代碼恢復成“中國遠洋”并避免了退市風險。
不過正如大家所知,中國遠洋獲得盈利成功保殼卻并非市場好轉、主營業務利潤扭虧所致,真正的原因是玩起了“金蟬脫殼”:變賣資產。公告顯示,該公司通過處置資產獲得的收益高達84.26億元,被出售的資產有旗下最優質、毛利最高中遠物流100%股權、中遠集裝箱工業公司100%股權以及全資子公司青島遠洋運輸有限公司出售所持有的青島遠洋資產管理有限公司81%股權、全資子公司中遠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出售所持有的上海天宏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81%股權。此外,通過理財獲得收益和國家拆船補貼也助力中國遠洋扭虧為盈。
2016年上半年,瘦身(出售中散集團)+重組(中遠集運與中海集運業務合并)后的中國遠洋再次報虧,面對馬士基都不賺錢、依然嚴峻的航運形勢,中國遠洋似乎已沒有什么資產可以繼續出售。有的,是新集運船隊的資源整合,規模效應、協同效應的逐漸顯現,新成立的海洋聯盟帶來的良好預期以及韓進海運申請破產保護與年末傳統旺季疊加產生的市場份額真空和運價上調機會。2016年全年及今后業績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招數二——“左右互搏”,典型案例:天海投資
2015年4月2日晚,天津海運發布公告稱,為充分體現公司未來業務由單一集裝箱船舶運輸向多業務船舶運輸及物流上下游產業延伸的戰略定位,公司中文名稱將由目前的“天津市海運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天津天海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天海投資,600751)。公司的營業范圍也增加了“投資咨詢管理”項目。隨后的7月21日晚間,天海投資即發布公告稱預計2015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900%-1000%。公告明確,盈利大幅度提升的原因是“報告期內在確保不影響公司募集資金安全和募集資金投資計劃正常進行的前提下,以有利于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有利于公司和股東利益為原則,對暫時閑置募集資金和自有資金通過購買理財產品等方式進行現金管理,所取得的存款利息及投資收益計入當期所致。”
既經營船舶,又管理投資,可謂一心二用,左右互搏了。此后的天海投資業績一路高唱凱歌:2015年中期凈利9530萬,同比增1303%;2015年前三季凈利1.42億,同比增3900倍;2015年全年凈利2.47億,同比增212.9%……
無獨有偶,上文中提到的中國遠洋,也曾經利用購買理財產品協助公司扭虧。而2016年9月20日,中船防務(600685)也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全資子公司黃埔文沖使用部分閑置資金于2016年8月11日購買的“中信理財的共贏保本1647期人民幣理財產品”,于9月14日到期,已收回本金3000萬元和收益6.92萬元。截至公告日,該公司在過去12個月內購買的理財產品累計取得理財收益292.64萬元。雖然中船防務2015年艱難實現了0.98億的凈利成績,但很顯然,使用金融工具一個月就掙了將近300萬,這可比造船來錢快多了。
本無心殺敵,但有力回天。或許,利用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是當前情況下一個較為穩妥和成功的持續盈利方法。航運不夠,金融來湊!
招數三——“乾坤大挪移”,典型案例:長航鳳凰、中海海盛、中海集運、中昌海運
與中國遠洋同病相憐,長航鳳凰(000520)也經歷過被*ST的艱難歲月。該公司2011年虧損8.7億,2012年巨虧18.8億,2013年巨虧45億,2013年年底宣布破產重整。2014年2月,*ST鳳凰重整方案獲得通過。重整后鳳凰終于在2014年實現涅槃,錄得凈利潤43億,并乘勝追擊,2015年前三季度繼續保持盈利,錄得凈利潤1.09億。
在股票停止交易近兩年之后,長航重組之靴終于落地。2015年12月4日晚間,該公司發布公告稱,擬通過“重大資產置換+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募集配套資金”的方式注入大股東順航海運旗下港海建設公司100%股權,長航鳳凰的主營業務將由內河干散貨運輸轉變為疏浚吹填。
天津順航海運作為民營企業,入主國有上市公司一來是為借殼上市,二來也是我國國有企業實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個試點。走著和長航鳳凰相同道路的,還有中海海盛(600896)。
2015年6月11日,停牌近兩個月的中海海盛推出非公開發行預案,公司擬募集不超過20億元資金,用于償還貸款。上海覽海投資有限公司擬全額認購中海海盛此次定增股份。而同為密春雷旗下公司的上海覽海上壽醫療產業有限公司在幾天前才宣布受讓中國海運8200萬股中海海盛股份。這也意味著,定增完成后,民營企業家密春雷將直接間接持有中海海盛42.82%的股份,成為公司新的實控人。
隨后的戲碼按部就班。2015年8月7日,航運界網發布《中遠中海成立集團整合改革領導小組劍指“中國神運”》兩小時后,中遠和中海旗下的上市公司均緊急發布停牌公告。8月9日中海海盛發布公告澄清公司控股股東已非中海集團,顧不停牌。至此由密春雷控股的中海海盛第一次聲明,同時也宣告中海海盛開始轉型醫療與地產投資領域。2016年5月25日,中海海盛公告成立全資子公司海南海盛航運有限公司,同時將航運資產如數打包。8月,中海海盛發布公告稱將出售中海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5%股權,同時該公司擬將海南海盛100%股權轉讓給中遠海運散運,同時海南海盛控股子公司廣州振華擬將深圳三鼎43%股權轉讓給中海發展。
徹底告別了航運業轉型醫療健康的中海海盛9月7日復牌后連續多次漲停。除市場對醫療健康產業看好以外,卻難免讓航運人多生尷尬之情。
2015年至2016年,全國航運界最引人矚目的大事件就是中遠集團和中海集團的合并重組。而原中海集團旗下的中海集運(601866)退出集裝箱班輪運輸業務,轉型金融租賃又牽動著許多投資者的心。
2016年9月8日,中海集運舉行更名儀式,新名稱為“中遠海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在儀式上,該公司表示,未來將以航運金融為依托,發揮航運物流產業優勢,整合產業鏈資源;打造以租賃、投資、保險、銀行為核心的產業集群;以市場化機制、差異化優勢、國際化視野,實現產融結合、融融結合、多種業務協同發展,努力打造成為中國領先、國際一流、具有航運物流特色的供應鏈綜合金融服務集團。航運界網在《中遠中海旗下上市公司重組方案出爐 航運界網全面解析》一文中就分析到:“如此一來,將對我國金融租賃業產生較為重要的影響,甚至會改變金融租賃業務現有的市場格局,直觀地說,未來的‘中海集運’將與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如工銀租賃、交銀租賃、民生租賃,以及遠東宏信等構成競爭。”
在連續兩年虧損后,A股中第一家民營上市船公司中昌海運(600242)2015年終于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1796.18萬元,成功“脫星摘帽”避免了退市風險。但其轉型之路卻未停下腳步。據資料顯示,1993年成立的中昌海運目前由上海三盛宏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控股,于2010年重組上市。而那時,國際和國內航運市場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中昌海運的主營業務——國內干散貨運輸業務一直未有起色。中昌海運開始了漫長的重組轉型之路,直到以8.7億元的價格收購北京博雅立方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
2016年8月初,中昌海運公告修改經營范圍,增加了互聯網相關內容。轉型互聯網勢在必行。2016年9月13日,中昌海運又公告更名,從“中昌海運股份有限公司”變為“中昌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表示,更名的原因是“公司主營業務已轉型為大數據智能營銷軟件和服務業務,現名稱無法體現公司現有的業務、未來的發展戰略和發展計劃”。
以上四家公司盡數轉型,施展乾坤挪移之本領,有的“跳出航運干航運”,有的干脆改換門派。盡管轉型還未在資本市場引起明顯反應,但脫離了傳統的水上運輸業,進軍金融和互聯網本身就足夠說明問題——自家航運不掙錢,另投他人門前。
為保殼而進行的努力
上述各種招數不盡相同,但都秉承著“不管黑貓白貓,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的原則。除中海集運因兩集團重組而順勢進行業務轉型外,不難看出,其他公司所下的功夫都基于一個終極目的:保殼。我國A股的上市規則導致上市公司必須削尖了腦袋在賬面上實現凈利潤為正。換句話說,殼資源是極其稀缺的市場資源,一旦失去就很難再得到。而一家航運上市公司如果僅僅是為了保住一個上市的殼而選擇放棄自己本身主營多年的航運業務,那么將來有一天在新的主營業務面臨市場困境時,它們也會毫不猶豫的再次轉型。現在問題來了,當初,我們選擇進入航運業的初衷是什么?無論國有資本還是民營資本,在介入某一行業時所考慮的僅僅是掙錢,還是為了這個行業,尤其是一個國家戰略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呢?在上市公司賣學區房保殼被刷屏的今天,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
暫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