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北極!航道開通將改變世界海上運輸格局
2019-06-06 13:20 來源:航運界
北京時間6月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接受俄羅斯主流媒體聯合采訪時表示,開發利用北極航道將為“一帶一路”建設同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提供新契機、增添新平臺、注入新動力,有利于加強中俄兩國同相關各方互聯互通和互利共贏。安全和環保對北極通航至關重要。中方鼓勵有關中國企業積極參與,為航道商業化運作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
東北航道也稱為“北方海航道”,被譽為最經濟航道,大部分航段位于俄羅斯北部沿海的北冰洋離岸海域。從北歐出發,向東穿過北冰洋巴倫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新西伯利亞海和楚科奇海五大海域直到白令海峽。在東北航道上,連接五大海域的海峽多達58個,其中最主要的有10個。
西北航道大部分航段位于加拿大北極群島水域,以白令海峽為起點,向東沿美國阿拉斯加北部離岸海域,穿過加拿大北極群島,直到戴維斯海峽。這條航線在波弗特海進入加拿大北極群島時,分成2條主要支線,一條穿過阿蒙森灣、多芬聯合海峽、維多利亞海峽到蘭開斯特海峽;一條穿過麥克盧爾海峽、梅爾維爾子爵海峽、巴羅海峽到蘭開斯特海峽。
亞洲到歐洲、亞洲到北美的傳統航線,是連接亞洲制造中心和歐洲、北美消費中心通道,也是世界貿易最集中、規模最大的集裝箱運輸航線。由于水深和狹窄的原因,巴拿馬和蘇伊士海峽已經日益成為這兩條傳統航線的交通瓶頸,排隊的時間成本逐年增加。由于北半球世界集裝箱運量增加比較快,北極航道一旦開通,將有效緩解傳統運河航線的壓力,打破運河航線的壟斷地位。
但是一直以來,北極航道的開發都存在兩個現實問題:第一,由于航行路徑周邊環境比較惡劣,目前尚不能確認,與傳統的蘇伊士—馬六甲航線相比,北極航線到底有多少利可圖;第二,俄羅斯和加拿大都將北極航道視為國內交通線,而其他國家則一直堅持國際通行權利。在沒有各方都滿意的協議情況下,北極航線要與傳統航線一爭高下顯然短期內并不切實際。
不過中遠海運集團介紹,北極航道一旦開通,世界海上運輸格局將有較大改變,大大拉近我國與歐洲、北美等市場的距離,導致國際分工和產業布局發生變化,進而影響我國沿海地區產業分工和經濟發展布局。北極航線的開通,將最大限度地縮短航程,減少船舶燃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降低經營成本,擴大企業經營效益,為度過當前航運市場困難期提供機遇。
此外,隨著氣候變暖,北極冰圈范圍縮小,航道的適航性在慢慢提高。
數據顯示,東北航道開通后,以冰島首都到上海的航運為例,比起繞行蘇伊士運河,穿行東北航道可以節省16天左右時間、40%以上航程和20%的燃料。
我國已經是一個極地科考大國,從1999年至今,“雪龍”號搭載著中國科考隊員完成了9次北極科學考察,最近兩次返航分別為2017年10月和2018年9月,“用科學數據說話”為中國積極參與北極事務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提出海洋強國的發展戰略以來,國家加快了北極開發的戰略步伐。2018年1月,中國政府發布了《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闡明了中國在北極問題上的基本立場,以及中國參與北極事務的政策目標、基本原則和主要政策主張。白皮書指出,中國是北極事務的積極參與者、建設者和貢獻者,愿本著“尊重、合作、共贏、可持續”的基本原則,與有關各方一道,積極應對北極變化帶來的挑戰,共同認識北極、保護北極、利用北極和參與北極治理。
隨著商業運營的成熟化和航道環境的優化,加上國際社會的合作,北極航道有可能成為世界最重要的航道之一并承擔大量的蘇伊士航線運量。而隨著北極航道的開放,冰級船舶的需求量也會慢慢增加。
有消息顯示,除了已經建成并于2018年9月下水的"雪龍2號"以外,我國新一代核動力破冰船項目也已悄然展開。在去年6月份,我國"核動力破冰綜合保障船示范工程技術咨詢與服務外委項目"正式對外公開招標。據招標書顯示,新一代核動力破冰船項目將在現有成熟的技術基礎上,采用小型核反應堆作為其主要動力。同時,此型核動力破冰船除了需要保證基礎的破冰與開辟極地航道的能力外,還需要具備海上補給保障以及平臺供電、救援等一系列能力。如果不出意外,這艘破冰船將是我國第一艘使用核動力的水面艦船。
-
暫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