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降本增效 創新服務模式 首批多式聯運示范工程效益初顯
2017-03-21 10:48 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3月15日,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組織召開部分多式聯運示范工程企業座談交流會,深入了解首批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建設進展情況,研討制約我國多式聯運發展的主要問題和瓶頸障礙,交流推進多式聯運發展的工作思路和實施路徑。
2015年7月,交通運輸部與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的《關于開展多式聯運示范工程的通知》揭開了多式聯運示范工程的序幕,經過企業申請、省份初選推薦、專家評審,于2016年6月正式確定了首批16個多式聯運示范工程項目。
截至目前,首批16個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已開通多式聯運線路39條,累計完成集裝箱多式聯運量超過60萬標箱,多式聯運價格平均比公路運輸低35%左右,降低能耗約66萬噸標準煤,減少碳排放約170萬噸,綜合效益初步顯現。多式聯運示范工程企業已有16個符合條件的建設項目,納入交通運輸部“十三五”貨運樞紐(物流園區)建設項目庫。
與會代表普遍認為,示范企業要樹立標桿意識,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在多式聯運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建設、組織模式創新、重大技術裝備研發應用、多式聯運流程優化和規則統一等方面,大膽實踐、積極創新。
據了解,運輸服務司正在研究建立多式聯運重點聯系企業運行動態監測制度,圍繞運行績效與建設進展兩個方面,初步構建了由11類一級指標和26類二級指標組成的動態監測指標體系,重點監測聯運規模、聯運質量、聯運效益、節能減排、聯盟合作等方面內容,適時評估分析示范工程建設在降低物流成本、節約燃油消耗、減少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成效。
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建設吸引了大量企業的參與,目前參與第一批多式聯運示范工程業務的企業已達788家。建立跨區域、跨方式、跨產業的多式聯運企業合作聯盟,探索建立聯盟內部統一的多式聯運規則體系,促進成員間物流網絡和資源共建共享,共同組織研發推廣先進技術裝備,通過聯盟合作、抱團取暖,多式聯運才能走得更好,走得更有生機和活力。
優化運輸組織 拓展服務范圍
隨著中歐班列的開通和公路貨運超限超載治理工作的推進,鐵路貨運迎來了新一輪的大發展,一方面,鐵路成為了介于海運、空運之間,兼顧時效性和經濟性的跨國運輸方式;另一方面,鐵路在長距離運輸上的效率和運價優勢逐步顯現,國內長距離公路貨物運輸逐步向鐵路轉移。
“去年11月,我們研發的QT1、QT2兩個型號的馱背運輸車通過了中國鐵路總公司的樣車試用評審,具備了上線試運行條件。”馱背運輸(公鐵聯運)示范工程實施企業,北京馱豐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鄒懷森介紹,兩種新型馱背運輸車只需對地面進行硬化處理,保證地面與軌面等高,設置地面動力電源和照明設備,就可以進行裝卸作業,只要符合國家標準的半掛車都可以裝運,裝卸一輛車只需要5分鐘。根據計劃,首條示范線路將在今年三季度開行,將在上海與廣州兩個制造業和公路物流最為活躍的地區間開行。計劃到2020年開行總計12條線路,日開行列車28對,服務華東、華南、華北、西南、西北等區域。
“沈哈紅運以營口港為物流樞紐,集成放大海鐵聯運在時間與價格上的比較優勢,深耕T字形多式聯運通道,強化與東南港口的戰略合作,強化與沿線境外機構合資合作。”遼寧省“東南沿海—營口—歐洲”通道集裝箱公鐵水聯運示范工程實施企業,遼寧沈哈紅運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袁振河介紹,沈哈紅運與境外4個國家、7個城市之間先后開通11條遼(營)滿歐中歐班列,2016年中歐班列箱量完成3.3萬標箱,占滿洲里口岸出境總箱量的51.3%。
四川省成都國際鐵路港集裝箱鐵公水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實施企業,成都國際陸港運營有限公司依托蓉歐物流大通道、西南區域輻射東南沿海的貨物運輸大通道和長江運輸大通道三個物流大通道,搭建省內、國內、國際三張攬貨網絡。建設了以成都為中心向外輻射的廈蓉歐、深蓉歐、漢蓉歐、甬蓉歐等8條“蓉歐+”多式聯運通道。2016年全年蓉歐班列共計開行460列、15090車,中亞班列共計開行60列、1343車,“蓉歐+”班列共計開行1113列、31246車。
研發新型裝備 提高轉運效率
多式聯運的發展,意味著貨物在運輸過程中需要通過多種方式的銜接和配合。傳統運輸過程中,貨物通過人工裝卸在不同運輸工具間轉換,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成本和勞動成本。一些示范項目通過“散改集”,將零散貨物裝入標準化集裝箱,提高了貨物裝卸效率,有效壓縮了聯運時間和成本。
營口港通過自主研發,配合北糧南運客戶需要,生產了20英尺全高糧食專用集裝箱;為滿足卷板、圓盤類鋼材、煤炭、礦石等貨物的集裝箱公鐵水多式聯運的需要,研發了40英尺半高特種箱,可在鐵路上采用雙層堆疊運輸,公路上采取單層運輸,兼顧運輸效率和安全性要求。依托糧食專用集裝箱,沈哈紅運充分利用國家糧食收儲政策的調整與公路限重治理政策的出臺,開行糧食精品班列。2016年,沈哈紅運在營口港多式聯運箱量完成52.6萬標箱,同比增長22.0%,占本港集裝箱吞吐量的比例突破8%,港口多式聯運量和多式聯運占比連續三年排名全國第一。
成都國際陸港開發了冷藏集裝箱海鐵聯運產品,運用鐵路NBX型冷藏車新技術,使得烏拉圭進口凍肉可以經寧波港上岸,通過鐵路直接運抵成都,物流成本較公路運輸降低了30%。成都國際陸港還開發了集裝箱雙層裝載小汽車技術,通過公鐵聯運方式解決成都地區小汽車外運問題,目前已實現單個集裝箱裝載4輛小汽車,在成都城廂至天津西營門線路上開展試運,預計今年小汽車運輸量將達到2萬輛。為了更好地適應集裝箱聯運的發展,成都國際陸港還協調鐵路局將城廂貨運站13、14線改造為集裝箱作業線,并增加了大彎鎮貨運站集裝箱辦理功能。
鄭州國際陸港也著力推進運載單元標準化,開發了普通干貨箱、溫控箱、掛衣箱、開頂箱、分層箱等多種箱型,適應不同貨物的裝載需要。集裝箱箱型的標準化、多功能化將進一步拓展能夠使用多式聯運進行運輸的貨物類型,提高貨物裝載效率,促進多式聯運的發展。
推動數據共享 釋放信息紅利
貨物、車輛、船舶信息的及時傳遞,是實現多式聯運、提高多式聯運效率的重要保障,示范工程企業紛紛通過建設信息化平臺,打破信息孤島,推動貨運信息共享。在此基礎上,示范項目在相關運輸企業和運輸方式中探索多式聯運單證交換新模式,建立了“一單制”單證系統。
連云港港口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作為江蘇省新亞歐大陸橋集裝箱多式聯運示范工程的試點企業,不斷完善全國交通電子口岸連云港分中心,通過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電子數據交換)平臺的交互和共享功能,打造功能完善、信息豐富的多式聯運信息系統,推動港口與鐵路、船公司、貨代、碼頭、海關、國檢等多式聯運全鏈條中相關主體與管理部門之間信息的互聯互通,實現運輸組織全過程信息的無障礙流通與共享。連云港港成功搭建起國內首家港口與鐵路電子數據交換雙向通道,制修訂了32種報文標準。EDI系統的開發和應用有效解決了客戶實時獲取貨物動態信息的需求,車停時間同比下降12.2%,集裝箱翻倒率下降78%,平均訂艙時間提前5小時。
成都國際陸港在2016年組織成都鐵路港首批海鐵聯運提單試運,以成都國際鐵路港為簽發地和啟運地,經“蓉歐+”鐵路班列、上海港運輸至美國亞特蘭大,實現了內陸港海港功能前移。針對中歐班列的“一單制”運輸,成都國際陸港目前就提單流轉、貿易結算方式與中國銀行及貿易雙方客戶達成一致,擬于4月初簽發首張針對中歐班列公鐵聯運的多式聯運提單。為推行“單窗口一站式”服務,成都國際陸港打造了多式聯運綜合服務大廳,集中鐵路、船公司、港口、海關、檢驗檢疫等5類服務窗口,由客戶經理前臺統一受理客戶需求,后臺再行分撥。實現鐵路班列訂車與船運班輪訂艙有效對接,成都本地就能報關退稅,貨主不需要到港口即可辦完所有進出口貨物手續。
-
暫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