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風暴”降臨 中國港口如何“應考”
2018-12-04 12:25 來源:CNSS
綠色發展是港口轉型升級的深刻革命。隨著一場非同尋常的“環保風暴”降臨各地,港口生態進入人們關注的視線,揚塵治理、岸電發展、環保模式等方面都對港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環保大考”,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如何在港口生根落地,交通運輸部綠色港口建設五年行動計劃任重道遠。
環保督察亮劍 港口面臨考驗
11月20日,生態環境部通報2018—2019年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監督檢查情況,工業粉塵、堆場揚塵等成為關注點。電話舉報、實地暗訪、直接點名、集中反饋……今年以來,一系列不同尋常的“亮劍”,在全國各地引發一波又一波強烈沖擊。環保風暴面前,任何企業都不能置身事外。
港口是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同時也是主要的耗能單位和污染源頭。港口、碼頭的煤炭、礦石等散料堆場,由于裝卸作業和堆存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揚塵,目前已經成為環保部門大氣污染治理的重點,將限期治理。特別是京津冀區域的港口碼頭散料堆場,如果不達標,將面臨停產整頓、關停甚至被取締的風險。
今年5月以來,第一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啟動。組建6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分別對河北、河南、內蒙古、寧夏、黑龍江、江蘇、江西、廣東、廣西、云南等省(自治區)開展為期1個月的督察進駐工作。除工業企業環境問題治理以外,運輸結構及方式調整情況、揚塵綜合治理情況也被納入督查內容。
“今年以來環保督察十分嚴格,中央的、省里的、市里的,還有區里的,一波一波的檢查組,對港口碼頭的大氣污染、水污染盯得很緊。”一位港口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有時候檢查組并不進港口,他們就在圍墻外面放個無人機,嗚嗚嗚,繞一圈,監測數據就都出來了。”對于河流斷面,取樣一測,數據不達標就要處罰。
10月31日,常州新長江港口有限公司收到一份《告知書》,要求該公司在進博會期間有序安排好生產任務,實施重污染天氣應急污染減排措施,確保按要求達標排放。南京市政府則以文件形式對環境空氣質量采取管控措施,要求參照長三角船舶排放控制區要求,長江南京段靠泊船舶使用岸電或改燃低硫油(硫含量低于10毫克/千克)。
安徽某地港航管理處提供的執法通報顯示,該處一是督促港口企業做好糧食裝卸過程的防塵工作,二是督查港口企業岸電建設情況,三是督促落實港口碼頭2018年度環保項目整治清單進展情況,四是督促港口企業下半年在天然碼頭下游完成建造港口污油、污水收集池,五是現場查看港口企業垃圾池建造情況及船舶垃圾收集情況。督查涉及裝卸污染、岸電建設、污油污水收集、船舶垃圾收集等方方面面,對大氣污染、水污染防治進行了嚴格行業監督管理。
10月29日,生態環境部宣布,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近日將全面啟動,要對山西、遼寧、吉林、安徽、山東、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陜西等省份開展“回頭看”督察進駐工作。
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副主任劉長根表示,“從2019年開始,中央環保督察組將用3年時間,完成對全國各省區市的第二輪督察。”
新一輪環保風暴將不停歇,繼續推進。堅持生態優先,守住綠色門檻,環境保護的發展理念正在深入人心。
從理念到實踐 為何“說易行難”
作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加強生態環保工作的重大舉措,中央環保督查對各地生態文明建設是一次全面體檢,不僅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環境,更為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了強大助推力。港口企業也以此為契機,轉變發展觀念,探索綠色發展的路徑。
“綠色港口”,是對港口生產經營過程中,秉承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發展理念,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綜合采取有利于節約資源和能源、保護環境和生態、應對氣候變化的技術和管理措施,達到了相應標準要求的碼頭的稱號。一直以來,港口企業因地制宜,堅定不移地致力于綠色港口建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也面臨諸多困難。
“很早就開始提倡港口作業使用電能、天然氣等清潔能源,但各個港口的意愿都不是很強,因為投入設備、能源儲存都需要大量的成本,沒有激勵機制很難主動執行。”一些港口企業認為,實現綠色化的社會責任大、效益差,資金壓力大,往往干得多、干得累還吃力不討好,綠色港口發展理念有待提升,企業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還需進一步激發。
近日,江蘇省環保專項行動第四督查組在常州市檢查時發現,某港口企業物料堆場部分物料露天堆放未覆蓋;車輛裝卸作業未采取抑塵措施,噴淋設施未開啟;運輸車輛超載冒尖,頂部未做加蓋處理,沿途拋灑,現場揚塵污染防控不到位,道路未采取灑水抑塵措施。
一位港口企業資深高管告訴記者,“港口腹地交叉重疊、競爭異常激烈,港口企業面臨較大經營壓力。過度的市場競爭導致港口行業盈利水平不斷下降,由于歷史原因和各種現實因素,港口發展尚未完全走出粗放式經營管理模式,雖然港口經營主體對綠色環保重要性的認識逐步加深,但受制于自身的企業屬性,不可能完全拋開經濟效益,尤其部分省市缺乏相關的補貼政策,港口企業對高成本、大投入的環保項目積極性不夠,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港口環保能力的提升。”
企業自主的環保動力不足,也導致港口環保基礎設施歷史欠賬較多。以南方某大型港口集團為例,“早期建設投產的散雜貨及通用泊位,港區距離市區較近,港口設備設施陳舊,裝卸過程較易出現揚塵、噪音、異味等環保問題。”港區多為上世紀建設投產,有的甚至是解放前建設,受歷史發展局限,規劃設計理念落后,港務設備設施陳舊,雖然近年來實施了一些針對性的環保改造項目,但與城市發展要求和周邊居民的期望還存在一定差距。由于前港后廠的工業布局已穩定成型,難以再次進行貨類轉移和專業化分工,更不具備實施大規模、普遍性環保改造的條件基礎,給環保工作造成較大被動。
此外,綠色港口發展中市場配置資源作用尚未充分發揮。目前,港口節能改造與減排技術推廣還不能完全通過市場機制來實現,技術研發和推廣服務體系尚未建立,技術服務市場還沒有成型,投資者和專業人員準入機制還不完善,項目融資、信貸支持等金融服務還不到位。
推進轉型升級 邁向高質量發展
港口是城市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港口物流業的增加值對所在區域國民經濟生產總值占據不容忽視的比重。因此,“一刀切”的關停等嚴厲舉措,對經濟發展是把雙刃劍。“只有把港口發展與資源利用、環境保護有機結合起來,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才是可持續發展之路。”
根據交通運輸部公布的《深入推進綠色港口建設行動方案(2018—2022年)》(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要求將綠色發展貫穿到港口規劃、建設和運營的全過程,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港口綠色發展體系,從更深層次、更廣范圍、更高要求建設綠色港口,為水運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行動方案》確定的行動目標是,2020—2022年期間,每年建成一批資源利用集約高效、生態環境清潔友好、運輸組織科學合理的港口(港區),示范帶動全國綠色港口建設。到2022年,實現港口資源利用效率穩步提升,生態保護措施全面落實,能源消費和運輸組織結構明顯優化,污染防治和綠色管理能力明顯提升,我國港口綠色發展水平整體處于世界前列。
在資源環境緊約束的情況下,對于地方政府來說,“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加強政策引導扶持成為必然選擇。深圳市鹽田區針對柴油拖車港區主要道路污染源,早在2013年就率先出臺LNG拖車及加氣站資助政策,鼓勵企業淘汰老舊黃標車更換清潔能源拖車。為了推動碼頭船舶岸電建設,區政府出臺碼頭船舶岸電資助專項政策,補貼岸電投入的30%。通過鹽田區合同能源管理資助政策,引入市場化機制推動企業節能減排。
APSN(亞太港口服務組織)2016年正式啟動了亞太綠色港口獎勵計劃(英文簡稱GPAS),為亞太地區綠色港口發展提供全面、科學、合理和系統的指導,引導并激勵亞太港口走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據該組織秘書處副主任盧成介紹,2016年和2017年共有4個中國港口獲得亞太綠色港口稱號,為亞太地區港口提供了國際先進的綠色發展理念、技術和經驗,推動了亞太港口的綠色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近日召開的2018綠色港口發展大會上,天科院環境科技發展(天津)有限公司環保工程部主任張春意提出,散貨物料裝卸、堆存過程中的粉塵擴散是港口周邊地區空氣粉塵污染的主體,對港口粉塵污染防治要聚焦三點:一是功能的合理規劃;二是全生命周期的綜合治理;三是環保抑塵措施的提升改造;四是監測、預警、應急管控體系的建立。
目前,《行動方案》所提出的干散貨碼頭實施堆場噴淋、干霧抑塵、布袋式除塵器、管狀帶式輸送機等降塵措施,大型煤炭、礦石碼頭堆場全部建設防風抑塵網或實現封閉儲存等要求,已在部分大型港口逐步推進。記者在青島董家口港區鐵礦石碼頭看到,4臺大型卸船機,長26.5公里的流程皮帶機承載面上罩著防風罩,用封閉的方式降塵,所有的堆場覆蓋著防塵的篷布。上海寶山的寶鋼股份原料堆場,搭建起鋼結構大棚、筒倉,礦砂堆里面風吹不著、雨淋不著,還增加了綠化面積,形成了環廠綠化帶。
隨著生態環保理念成為全社會的共同底蘊,港口企業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追求“藍天幸福感”成為共識。國家行業主管部門的有效引導和大力推動,通過一系列制度和政策來進行技術和管理方面的指導,鼓勵、引導、強制企業開展生態環保方面的工作,形成綠色港口發展的長效機制,讓產業轉型升級和環境保護實現良性互動。港口,正在推進轉型升級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張濤)
-
暫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