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推進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一體化發展的思考
2020-10-14 14:02 來源:中國港口
長三角三省一市GDP約占全國總量的20%,是我國最富有經濟發展活力、極具創新能力和高水平開放潛力的區域之一。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作出重大決策部署,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9年12月1日發布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簡稱《規劃》)確立了“高水平打造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戰略目標。2020年8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強調,長三角區域“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
城市群是區域一體化的高級形態,縱觀世界主要城市群演化史,一個明顯的特征是世界級城市群的發展必然有世界級港口群作為支撐。換言之,港口群是城市群崛起的“先手棋”, 城市群建設首先要實現港口群率先崛起。
總體來看,目前長三角港口正由城市港口、省市港口向港口群發展轉變,分工體系相對清晰,“一體兩翼多聯”的格局初步形成,但距離港口群帶動形成城市群,支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還有一定的差距。
本文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發展兩個關鍵詞, 在系統梳理長三角港口群一體化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對比新發展格局,提出的新要求,深入分析現實差距,并提出推動長三角港口群一體化發展的幾點思考。
一、長三角港口群一體化發展的戰略意義
1. 港口群一體化發展是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的歷史經驗
歷史經驗表明,世界上著名的六大城市群在崛起過程中,港口群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 紐約—新澤西港口群支撐了美國東海岸城市群的發展,《紐約—新澤西港口30年主要規劃》從經濟、基建、環保、土地和社區建設方面闡述了港口群競爭力的構成要素。英國相關專家認為,數字化浪潮為英國港口群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港口群是世界與英國“再次”溝通的橋梁。
港口群起到了配置全球航運資源要素、擴大城市群開放能級、提升城市群全球競爭力的節點功能。在長三角一體化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背景下, 長三角港口群處于多個戰略疊加區,正迎來協同發展的重要機遇。
2. 港口群一體化發展是長三角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支撐
區域發展一體化的顯著標志就是交通一體化,港口群是物流鏈、供應鏈上的核心樞紐節點,在配置多種要素、集聚產業資源、輻射腹地經濟、推動城市群崛起等方面扮演愈發重要的角色。港口群已經成為一個區域保持經濟貿易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依托。
《規劃》提出,到2025年,港口群聯動協作成效顯著。長三角港口群一體化發展是區域一體化的必然要求,企業層面的合作早就開始了,雖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目前的合作廣度和深度難以滿足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的要求。應發揮港口群與城市群的聯動效應,以港口群一體化發展引領和支撐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從參與國際競爭層面來看,長三角港口群要順應世界航運發展新趨勢,策應高質量發展與長三角一體化新要求。
3. 港口群一體化發展是長三角落實“世界一流港口”要求的必然選擇
從體量來看,長三角港口群無疑已經達到世界級標準,但是從效率來看,對照世界一流港口的標準,長三角港口群尚未做到“節約高效、合理利用、有序開發”。
長三角區域內既有海港也有江港,參考聯合國貿發會議對于港口的代際劃分標準,上海港、寧波舟山港已經處于從第三代向第四代港口過渡階段,相較而言,大部分沿江港口還處在從第二代向第三代港口過渡的階段。港口之間的能級差異制約了長三角港口群總體效率提升。
中國港口高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顯示,長三角區域內各港口發展不均衡,腹地輻射能力、口岸便利化、經濟貢獻綜合得分距行業最高水平有較大差距,港口貨物加權吞吐量、港口岸線利用效率、船舶在港停泊時間等指標雖然綜合得分較高,但個別港口仍低于行業平均水平,未形成有效的優勢互補,港口間分工協作有待加強。
根據《關于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導意見》, 長三角港口發展要因港施策,根據自身特點和功能定位對標國際同類型先進港口,找準差距補短板。
二、長三角港口群一體化的現實基礎
1. 長三角港口群具備規模優勢
目前,長三角港口群吞吐量規模已是世界之最,是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保持經濟貿易競爭主導地位的重要依托,已初步具備建設世界級港口群的條件。一方面,總體規模占全國比例超4成,三省一市港口2019年貨物吞吐量共完成58.5億t,占全國港口貨物吞吐總量的42%。另一方面,單體規模大,億噸大港集聚, 2019年長三角港口群中億噸港口共有14個, 貨物吞吐量占長三角港口群總量的78%。
2. 港口群由龍頭港口引領帶動
長三角龍頭港口表現突出,涌現出兩個世界第一。2019年全球百大集裝箱港口中,長三角港口占據5席,上海港和寧波舟山港分列第1和第3位;2019年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量前10大港口中,中國占據7 席,其中長三角港口占據3 席,寧波舟山港、上海港和蘇州港分別位列第1、第2和第6位。龍頭港口在長三角港口群發展中體現價值和擔當,發揮了出色的示范和引領作用。
3. 港口群內部協作格局基本形成
長三角港口群的協同合作歷史悠久,三省一市的港口、碼頭各有所長,在合作方面的探索一直沒有停止。
目前,滬蘇浙皖均已成立省(市)級港口投資運營平臺,各省級港口企業集團之間、各省級港口企業集團與中遠海運等航運巨頭相繼簽訂合作協議。各方主體間的合作越來越多樣化、常態化。以浙滬合作共同推進小洋山區域開發、上海港與寧波舟山港強化資本合作、上海港實施“長江戰略”、寧波舟山港與安徽沿海港口強化海鐵聯運合作、蘇滬共同建設通州灣新出海口等為標志,長三角港口間資源要素合作越來越緊密,逐步形成港口群的雛形。
2020年是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節點, 目前來看,長三角港口群已經基本形成“一體兩翼多聯”的發展格局,即以上海港為主體, 江蘇、浙江港口為兩翼,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和南京長江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聯動發展。
4. 政策文件指引不斷增強
從2009年開始,國家層面至少有5份文件指導長三角港口群一體化發展。從2009年提出整合長三角資源,到2017年正式提出港口一體化發展,2018年底交通運輸部與三省一市聯合印發《關于協同推進長三角港航一體化發展六大行動方案》,在制度層面為港口群協調發展提供了更有力保障。
三、長三角港口群一體化與新發展格局
我國目前已明確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立足“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盡管目前長三角港口群一體化發展取得一定的進展, 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第一,目前已出臺的方案文件中更多專注長三角港口群的區域作用,對于其如何以世界級港口群的高度來參與國際競爭則鮮有提及。第二,長三角區域港口管理政出多門,相互之間協調難度較高,加上地區利益沖突和行政壁壘的限制,體制上的制約仍然存在。第三,內河高等級航道網絡有待進一步完善、內河運輸能力尚難滿足“內循環”的要求。第四,長三角各港口不僅在發展水平、區位條件及航運資源掌控等方面各不相同,在政策體系、運輸標準、經營理念、管理模式、技術水平、市場服務等方面也存在明顯差異。第五,缺少信息化的跨省層面的互聯互通。
未來,對照新發展格局,根據《規劃》的總體部署,進一步推進長三角港口一體化應做好以下幾點工作:
一是樹立新發展理念。摒棄“唯吞吐量” 發展思維,按照“一流的設施、一流的技術、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務”的總體要求推進港口高質量發展。二是構建新制度體系。一體化謀篇布局,探索管理體制創新,從更大格局視角,站在世界級港口群的高度制定規劃。三是鼓勵新合作模式。進一步放大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樞紐作用,通過企業深層次的、緊密型的,通過資本以及各個方面的合作來整體提升港口發展能級。四是運用新信息技術。促進數據層面互聯互通,注重區塊鏈、5G等技術應用,打造長三角港航數據鏈,實現單據流、票據流、信息流、貨物流合一。
四、推動長三角港口群一體化發展的思考
1. 貫徹落實國家戰略,制定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規劃
立足“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編制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發展規劃,圍繞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港口群目標,在“十四五”期間形成一體化發展路徑,明確港口群內各港口的分工定位、功能布局, 在資源共享、業務合作、集疏運體系、航運服務、航運要素等方面進行整體規劃,促進長三角港口群高質量發展, 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港口。
2. 完善管理體制機制,設立長三角港口管理機構
從國家層面創新港口管理模式,設立長三角港口管理機構,形成港口規劃、建設、市場管理、技術標準、執法互認等方面的一盤棋規劃。進一步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協同政策體系,推進產業政策、稅費政策、準入政策等方面的統一。
3. 提升港航服務能級,營造世界一流營商環境
發揮港航聯動發展優勢,鼓勵港口航運企業采用多種形式更緊密地合作,強化各地港航資源優勢互補。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為龍頭,著力吸引全球更多航運要素在長三角集聚,進一步提升長三角港航產業服務能級。配合長三角產業高質量發展,協同打造更優的營商環境,充分利用大數據、區塊鏈技術,進一步完善“單一窗口”,率先實現通關一體化。
4. 促進領域智慧應用,構建長三角港航數據鏈
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信息技術,搭建長三角港口信息資源公共服務平臺, 促進港航數據要素資源開發,以數據鏈建設支撐港航物流鏈服務能力的全面升級。協調各地深化探索聯運業務“一單制”。同時做好與口岸監管部門的數據互聯互通,構建與世界級港口群相適應的一流口岸監管能力和監管體系,保障通關一體化、通行便利化、監管高效化。(曹杰 中國經濟信息社)
-
暫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