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海事人才缺口嚴重
2015-05-19 20:21 來源:光明日報
風險高 工作累 發展周期長
孫傳通是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航海技術專業的學生,在學校舉辦的2015屆畢業生供洽會上,五家企業向他拋出橄欖枝。孫傳通說:“還沒畢業,全班36個同學就有34個簽約。”學校就業辦副主任顧明亮告訴記者,今年學校航海類畢業生不到1000人,已有200家企業帶來近3000個崗位來招聘,供求比接近1:3。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海事人才需求量增加。記者調查發現,即使待遇較高,海事人才流失現象仍日益嚴重,高級船員短缺已成為江蘇乃至全國海事發展的“攔路虎”。
收入可觀 但人才流失嚴重
江蘇位于長三角地區,沿江臨海,各主要港口發展勢頭強勁,每年集裝箱總吞吐量不斷突破。但記者了解到,江蘇僅有國際海員4萬多人,且呈現出素質偏低、人才流失等問題。專家預計,到2016年江蘇海事人才缺口將達近10萬人。
“每年有八個月都在海上,有時過年也不能回家,不僅勞動強度大,而且常會遇到海上風暴。”南京遠洋物流公司海員王超說,收入雖可觀,但身邊已有不少同事轉行。
記者了解到,航運員全年總收入包括基本工資、補貼、變動收入及福利等。其中,基本工資在總薪酬中所占比例高達60%~70%,航運員資歷不同,基本工資也不同。例如,初級航運員月薪6000元左右,而高級海運航線經理年薪則可以達到10萬元左右。再以船長和大副為例,其年度總薪酬可達25萬元和 15萬元。盡管薪酬高,但從一個普通水手做到船長,最短需要13年,這讓不少畢業生望而卻步。
目前,中國海船船員注冊總數近58萬人,為世界之最。但由于工作相對艱苦,發展周期漫長,海事員流失現象越來越嚴重,除了海員、船長等,航道工程師、海事法律專家等海事人才也十分缺乏。
高素質海事人才培養須跟上
根據《2015年交通專門人才需求預測及交通教育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調研預測,2011年至2015年,年均需要補充高級船員10044人。按照85%畢業生上船率計算,年均需培養11816人。而我國共有航海類院校80所,每年培養的航運畢業生不足2.1萬,其中相當一部分處于流失狀態,即使做了海事員,水平也處于初級階段。由此可見,教育滯后也是海事人才緊缺的重要原因。
去年10月,江蘇海事學院航海技術專業和輪機工程技術專業75名學生在老師帶領下,登上“育鋒號”遠洋運輸船,赴韓國進行為期一周的遠洋航行實習。今年3月,64名學生完成第二次遠洋實習。
作為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所培養遠洋和內河船員的學校,學校在培養高素質的海事人才的探索中,摸索出“四條船”實踐教學體系,就是通過四條真實的大船營造全真職業場景,讓學生通過頂崗工作實現崗位適任訓練,完成從學徒到員工的職業轉變。
“這符合職業教育‘感知—認知—掌握—應用’的技術技能培養規律,極大提高了實踐教學質量。”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馬長世說,實現海洋強國夢,高素質的海事人才是關鍵,高校只有融合從業實踐的特點與需求,探索新型教育教學模式,才能培養出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素質海事人才。
校企聯動 填補“缺口”
在江蘇省海事局一位姓邱的主任看來,要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海事人才培養體系,鼓勵港區、企業與高校和研究機構共同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人才培養、培訓以及實習基地,培養多層次海事人才。
對此,江蘇海事學院成立“政行企校”四方合作發展理事會,集聚來自政府、行業、高校和企事業單位的160名成員單位,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編訂教材,同時為理事單位提供員工培訓、項目開發、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等方面的服務。
目前,江蘇海事學院與企業合作共建“海事科教產業園”,入園企業近40家,孵化企業35家,每年有100名學生前來實訓和創業。學校還與江蘇遠洋運輸有限公司、金陵船廠合作建成了“江蘇遠洋學院”“金陵船舶學院”,從招生環節就著手考慮學生就業問題,訂單式培養緊缺人才。
截至2014年6月,全國共有47萬余名持證船員,而江蘇海事學院成立以來,已培養技術技能人才13多萬人,遍布遠洋運輸、內河航運、船舶制造等領域。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劉紅明說:“在職業教育從求量向求質轉變的今天,不斷深化校企合作、強化產教融合,是培養高素質海事人才的務實之舉,也是高職院校謀求發展的動力所在。”
作者:鄭晉鳴 趙雨晨
-
暫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