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港口的“十三五”與“十二五”
2016-02-04 13:42 來源:中港網
近日,部分省市港口或交通部門相繼召開2016年工作會,全面部署“十三五”時期規劃及2016年開局之年主要任務,小篇特作專題梳理,以饗讀者。
福建港口的“十三五”與“十二五”
從福建省港航局了解到,“十三五”期,福建省水運規劃投資500億元,新增貨物吞吐能力1.5億噸,港口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到2020年,基本形成“港口能力充分、航運規模壯大、閩江干流暢通、綠色智慧安全”的現代化水運服務體系。其中,全省港口貨物吞吐量6.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為1700萬標箱;廈門港國際集裝箱樞紐港地位進一步增強,福州港江陰港區成為外貿整車進口重要口岸,湄洲灣、羅源灣成為全國沿海港口重要的大宗散貨中轉港區;閩江干流恢復正常通航。
“十三五”期間,福建省港航將著力整合港口資源,優化港口布局,調整運輸結構,促進港航發展方式轉變;著力推進智慧港航、綠色港航、平安港航建設,發揮沿海港口引領經濟和產業發展作用;為福建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為福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自貿區和生態先行示范區建設提供堅強的水路運輸保障。
“十三五”期間,福建省將對接自貿區建設,梳理簡化沿海捎帶重箱、“整船換載”等業務便利化措施,進一步爭取對臺船舶登記制度、外商以獨資形式從事國際海運貨物裝卸、國際海運集裝箱場站和堆場業務等自貿區政策落地。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港口在郵輪運輸、航線班次、信息資源、人員培訓、港口開發建設與管理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加大港口推介力度,并引導實力較強的港口企業“走出去”,在既有基礎上,到江西、湖南等省份設立更多的“陸地港”或攬貨網點,增強福建港口攬貨能力。
同時,持續落實省市級扶持資金,加密海上集裝箱班輪航線,構建以廈門港為中心的內支線網絡,加快廈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大力發展航運總部經濟,開展“互聯網+航運服務集聚平臺”建設,整合船舶交易、航運交易、航運金融、航運信息、航運人才等服務功能,推動航運要素集聚。基本建成廈門郵輪母港配套碼頭建設,打造“海峽郵輪”精品航線,接待出入境旅客超過40萬人次;推動培育本土郵輪及郵輪接待、供給、金融、培訓等郵輪衍生產業發展,構建凸顯兩岸四地區域特色的海峽郵輪經濟圈。
“十二五”期間,福建省港航建設投資完成515.7億元,年均超過100億元,比“十一五”和“十五”期間的投資總和多118億元。核心港區集中連片開發持續推進,全省60%的萬噸級以上泊位集中在核心港區。穩步推進港口企業優化整合,完成廈門港集裝箱碼頭、福州港江陰港區集裝箱碼頭、湄洲灣北岸公用港口企業和羅源灣北岸散貨碼頭的整合,實現區域碼頭業務、品牌和管理的統一。
據統計,“十二五”期間,港口集裝箱航線達290條,其中外貿線127條,通達近50個國家和地區的130多個港口。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港口航線近80條,進出港貨物吞吐量超過1億噸。廈門港集裝箱外貿航線通達的國家和地區港口數量逐步接近臺灣高雄港。外省大宗貨物通過福建省碼頭“水水中轉”吞吐量年均增長超過17.6%,港口腹地拓展到贛、粵北、浙南和長江流域的部分省份。
“十二五”期間,隨著隨著“兩集兩散兩液”核心港區的持續推進,港口集約化、規模化水平顯著提升。“十三期”,福建省將積極推動重點核心港區整體連片開發及其配套的大型深水航道建設,具備停靠45萬噸級散貨船、40萬噸級油輪和3E級集裝箱船、22萬總噸郵輪等世界最大船型的能力,疏港鐵路暢通,各類港航服務要素配套齊全。
河北港口的“十三五”與“十二五”
從河北省交通運輸廳港航局了解到,河北省港口 “十三五”期間,要實現“兩個突破、兩個領先、三個翻番”。即全省港口計劃投資400億元,新增泊位67個,港口吞吐能力突破12億噸,力爭15億噸,港口吞吐量突破12億噸,進入全國前列。港口岸線利用率繼續保持全國第一、水運工程質量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水平。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完成600萬標箱比2015年實現翻番,吞吐能力完成800萬標箱,比2015年實現翻番;海運船舶運力達到500萬載重噸比2015年實現翻番。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河北港口主要目標任務是,一是港口新增通過能力7個泊位/3100萬噸。全年計劃投資100億元,確保港口吞吐能力達到198個泊位/10.5億噸,同比增長4%。二是港口貨物吞吐量力爭完成9.15億噸,同比增長0.3%,集裝箱吞吐量力爭完成270萬標箱,同比增長7%。三是沿海船舶運力規模力爭保持200萬載重噸,同比持平。
“十二五”期間,河北省港口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累計完成投資約849億元,年均投資近170億元,比“十一五”期間增長132%。新增港口吞吐能力5.2億噸,相當于每年建設一個億噸大港。2015年全省港口吞吐能力首次突破10億噸大關,比“十一五”末增長107%。其中集裝箱泊位通過能力增長迅速,由“十一五”末的30萬TEU提高到“十二五”末的350萬TEU,增長了近12倍,為加快推進港口轉型升級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十二五”期間,河北省五年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實現跨越式增長,累計完成737.9萬標箱,是“十一五”的2.81倍,增速高達34.6%。2015年全省港口集裝箱首次突破200萬標箱,達到252.5萬標箱,同比增長37.5%,班輪航線達到66條,同比增加8條,分別比“十一五”末增長4.1倍、3倍。唐山港京唐港區首次單港突破100萬標箱,黃驊港綜合港區連續3年增速保持國內沿海港口領先。
“一煤獨大”局面持續轉變,煤炭占全省港口貨物吞吐量的比重由“十一五”末的70%下降至目前的55%。尤其是2015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河北省港口除煤炭以外的其他貨種全部實現增長。全年完成吞吐量9.1億噸,其中石油、天然氣及制品完成2642.7萬噸,同比增長6.3%;金屬礦石完成2.55億噸,同比增長4.3%,港口服務區域經濟增長的作用明顯增強。
浙江港口的“十三五”與“十二五”
浙江省委“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實施萬億綜合交通工程,深入推進大港口、大路網、大航空、大水運、大物流現代交通五大建設,將“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上升為省委戰略,為“十三五”浙江港航發展明確了重點,指明了方向。
根據“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浙江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13.8億噸(年均增長4.6%),集裝箱吞吐量3000萬標箱(年均增長5.8%),江海聯運量達到3.5億噸(年均增長10%),海河聯運5000萬噸(年均增長20%);海鐵聯運達到2500萬噸,其中集裝箱量達到50萬標箱。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穩居世界首位;集裝箱吞吐量進入世界前三,跨入世界強港行列。全省高等級航道里程達到1600公里,納入長三角高等級航道網規劃的航道達標率達到80%。全省內河航道一類維護里程1600公里,二類維護里程1800公里。
預計“十三五”期間,浙江沿海船舶運力穩步增長,規模達到2200萬凈載重噸(平均噸位7000凈載重噸),繼續位居全國各省市首位。航運保險金融、船舶交易等現代航運服務業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內河船型標準化率達到70%(平均載重噸位400凈載重噸);內河港口吞吐量達到3.6億噸,其中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00萬標箱(年均增長22%)。
“十三五”期,在沿海港口方面,浙江高水平打造全球一流現代化樞紐港,構建開放合作大平臺。以寧波-舟山港為龍頭,大力推進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建設,打造全球一流的現代樞紐港和國際港航物流中心,構建對接長江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的對內對外開放合作大平臺。“十三五”計劃完成投資400億元,建成沿海港口萬噸級以上泊位超過50個,新增吞吐能力3億噸。
在內河水運方面,高水平打造暢通高效江河海聯運體系,構建支撐和引領“四大經濟”的水路交通走廊。全面實施內河水運復興行動計劃,推進運輸結構轉型,加快江河海聯運發展,促進港產城聯動,著力打造內河水運轉型發展示范區。“十三五”期計劃完成投資330億元,建成高等級泊位超過100個,建成高等級航道超過300公里。
“十二五”期間,浙江港航完成建設投資719億元,助推浙江“大港口大水運”建設快速發展,同時努力提升現代航運服務業水平,使浙江港航發展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
“十二五”期間,浙江省新增萬噸級泊位61個,達到220個,居全國第三位,年綜合通過能力達10億噸。僅2015年全省港口就完成貨物吞吐量完成14億噸,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310萬標箱,分別較“十一五”末增長23.9%、64.5%。
數據顯示,寧波舟山港2015年完成貨物吞吐量9億噸,連續四年穩居世界首位;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4.2億噸,繼續兩年居全國首位;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070萬標箱,從2010年末世界第六位,躍居世界第四位,超過韓國釜山和香港。
廣東港口的“十三五”與“十二五”
“十三五”期,廣東省交通運輸要完成投資約5000億元,建成約4000公里高速公路,建設內河航道項目17項約1200公里。推進珠三角港口一體化和粵東粵西港口群協調發展。引導珠三角港口群集約發展,積極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海陸空綜合運輸大通道建設,深化交通運輸對外合作開放。到2020年,廣東省港口貨物年通過能力達到20億噸,集裝箱年通過能力達到6500萬標箱。
“十二五”期間廣東省公路水路等交通基本建設完成投資約4724億元,較“十一五”時期增長58%。到“十二五”期末,港口碼頭泊位2942個,港口貨物吞吐量達17.1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5587萬標箱,分別增加4.9億噸、1227萬標箱。同時,廣東省不斷升級沿海港口群,億噸大港上升至5個。
湖北港口的“十三五”與“十二五”
未來五年,湖北“黃金水道”的發展仍將繼續閃光,十三五期間,湖北將實施“1957”工程打造9大航道5大港口樞紐。
“1個航運中心”即加快構筑“一個平臺、一個保稅區、三個分中心”(武漢航交所服務平臺;陽邏港綜合保稅園區;多式聯運中心、中部地區郵輪中心、襄陽漢江航運中心)。下半年著力加快航交所建設,力爭有明顯進展。
“9大航道”即加快建設“一主三江一網四支”長江中游高等級航道體系。一主:力爭“6.45工程”開工建設,早日實現武漢至重慶5000噸級船舶直達、武漢至上海萬噸級船舶直達。三江:暢通漢江、江漢運河、清江航運,雅口、碾盤山樞紐開工建設、2020年前建成,建設清江翻壩運輸體系。一網:推進以內荊河航線、漢北河及松虎河航線為主要支撐的江漢平原骨干航道網建設。四支:長江三峽庫區支流、漢江丹江口庫區支流、清江水布埡庫區支流、鄂東南長江支流航道建設。
“5大港口綜合交通樞紐”即建設“鐵水公”互聯互通的武漢、宜昌、荊州、黃石、襄陽五大樞紐港口,打造武漢新港為龍頭的長江中游樞紐性港口集群。
“7大示范”即:打造建養管示范航道、多式聯運示范基地、“一港雙園”示范港口、安全監管示范制度、綠色航運示范區、江海聯運示范航線、航運服務示范平臺。
十三五期間,武漢新港還將重點建設陽邏三期后續工程,加快形成連接“兩線”(京廣、京九鐵路)、通達“兩港一站”(深水港、航空港、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的立體綜合交通樞紐,將武漢新港打造成輻射中西部地區、連接國際航運市場的區域性集裝箱和大宗散貨樞紐港口。
宜昌港方面,十三五期間也將推動國家加快三峽樞紐3000噸級升船機建設,啟動三峽及葛洲壩既有船閘擴能和三峽至葛洲壩間航道整治工程,完善水陸、水鐵聯運系統,打造以臨港工業物流為核心的三峽樞紐港中心港區,形成以三峽翻壩為特色、貨物翻壩轉運和旅游客運集散為核心三峽現代物流中心。
近年來,湖北港口集裝箱發展迅速,武漢港2014年突破100萬標箱,邁入世界內河集裝箱港口“第一方陣”,宜昌港、荊州港相繼突破10萬標箱。在國內經濟普遍放緩的大環境下,湖北水路貨運量、貨運周轉量、港口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穩步上揚,預計2015年分別達到3.1億噸、貨運周轉量2500億噸公里、港口吞吐量3億噸、130萬標箱,較“十一五”末增長92%、118%、59.7%、68.8%。水路貨運周轉量在綜合運輸體系中的比重,由“十二五”初的34%提高至41%。
重慶港口的“十三五”與“十二五”
“十三五”期間,重慶市計劃建成長江上游地區“服務+輻射”型航運中心,四級及以上航道里程達到1500公里,港口通過能力達到2.2億噸,集裝箱通過能力達到500萬標箱,周邊省市貨物中轉量達到50%以上。
“十三五”期間,重慶市將著力打造的“1+3+9”港口群,“1”指龍頭示范港——果園樞紐港,“3”指江津珞璜、涪陵龍頭、萬州新田3個鐵公水聯運樞紐港,“9”指主城寸灘、永川朱沱、渝北洛磧、長壽胡家坪、豐都水天坪、忠縣新生、奉節夔門、合川渭沱、武隆白馬等9個專業化重點港口。
“十三五”期間,重慶綜合交通計劃總投資約4000億元,到2020年建成西部鐵路中心樞紐、國家公路運輸樞紐、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和全國大型復合型航空樞紐,形成“暢通便捷、互聯互通、舒適安全、經濟綠色”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數據顯示,“十二五”時期,重慶全市港口貨物年吞吐能力由1.36億噸提升到約1.8億噸,集裝箱年通過能力達到400萬標箱。“十三五”時期,重慶市將基本形成“四樞紐(1+3)九重點”規模化、專業化港口群,貨物年吞吐能力達到2.2億噸,集裝箱年吞吐能力達到500萬標箱。
“十二五”期間,重慶港務物流集團緊緊圍繞綜合物流航母企業的發展定位,牢牢抓住“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和建設長江上游航運中心、交通樞紐的契機,全力推進“十二五”戰略發展規劃的實施。在同步抓好寸灘二期工程建設的同時,建設了世界內河第一大樞紐港果園港,2015年又開工建設江津珞璜港。通過一系列工作的開展,集團公司擁有集裝箱吞吐能力423萬TEU,港口貨物吞吐能力9607萬噸,商品滾裝車吞吐能力98萬輛,鐵路專用線39公里,碼頭泊位平均通過能力76萬噸,分別比“十一五”末增長160%、135%、104%、38%、68%。重慶港務物流集團水運集裝箱占全市水運集裝箱總量的86%,鐵水聯運量占全市鐵水聯運總量的100%,擁有5個鐵公水樞紐港。
四川港口的“十三五”與“十二五”
謀劃“十三五”,四川省明確要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十三五”期間,四川將構建通達通暢的航道體系。推動長江、岷江、嘉陵江、金沙江、渠江5條高等級航道全線達標升級,加快沱江、涪江2條航道前期工作,構建干支銜接、通達通暢的“5+2”航道體系。
構建樞紐互通的港口體系。優化瀘州、宜賓、樂山、廣元、南充、廣安6個重要港口結構,加快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建成一批專業化、集約化、規模化港口碼頭,因地制宜推進達州、涼山、攀枝花、眉山、遂寧、自貢6個港口前期工作,適時啟動建設。形成結構優化、樞紐互通的“6+6”現代化港口體系。推動港口與港口綜合配套服務區、物流園區和臨港工業區的有效銜接,實現港、城、園三區互動發展。
扶持壯大水路運輸市場。扶持重點水運企業發展壯大,加快推進船型標準化,優化船舶運力結構,積極發展多式聯運和專業化運輸,加快拓展港口服務功能,提升水路運輸市場競爭力。
“十三五”期間,四川將建設5條江20個項目、總投資300億元,到2020年1692公里航道全線達標;航道通過能力提升1倍;港口吞吐能力從1億噸增長到1.5億噸,增長50%;集裝箱吞吐能力達到300萬標箱。
“十二五”期,四川全省水路集裝箱吞吐總量超過150萬標箱,是“十一五”期的5倍。其中,2015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55.5萬標箱,同比增長39.71%。
“十二五”期間,四川省內河水運服務沿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對產業的引導和聚集效應日益凸顯,水路貨運量、周轉量是“十一五”期的2倍,港口吞吐能力突破1億噸,較“十一五”末翻了一番,水路運輸在綜合運輸體系中的比重上升至5.3%,僅次于道路交通運輸,位居第二。
-
暫無記錄